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抗日风雷之学生传奇 > 太行烽火第 171 章 寿宴贺诗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终于到了寿宴这一日,师机关的大食堂张灯结彩。傍晚时分,客人们陆续到来。全师各单位营以上,师直连以上的主官,郭峰的所有同学,孙老师一行都应邀参加。此外当地政府官员,社会名流也在邀请之列。林林总总的来了有几百人。

    李学文几个来到会场,四处点头打招呼。只见正面墙上供着一副对联:“廊庙非庸器,瑾瑜发奇光”。字形扁方,魏之间架,行之用。刚劲毫迈,实墨沉。落款郭坚二字,郭字苍劲有力,耳字一竖画很长,坚字特小。看上去别有情趣。此对上联取自南北朝江淹的诗句:“大厦须异材,廊庙非庸器”。下联取自晋陶潜的诗:“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郭坚撷此二句,恰好对仗工整,寓意深刻,气势澎湃,浑然天成。郭强师长以郭坚的继承人自居,重大场合总挂出此联。

    郭峰一票人见了李学文,自然围上来哈哈大笑着说长说短。郭峰好象全然没有曾经躲着不见一回事。众人坐下不久,一个参谋过来请孙老师到主桌就坐。这时门口的卫兵大喊:“师长到!”满屋子的人轰的起立迎接。只见这位郭师长军装挺,挂中将衔,生的方面大耳,魁梧高大,仪表堂堂,威风凛凛。

    郭师长一路点头微笑,又和主桌上的客人一一握手寒暄。对孙老师表现的特别尊重客气,又安排孙老师在身边就坐。宴会开始,由卞参谋长主持。卞参谋长从郭师长追随兄长郭坚参加辛亥革命说起,历经护法靖国战争,为家国民族立有大功。如今外敌入侵,郭师长宝刀未老,再度出山,实为我辈军人之楷模。今日将军大寿,我辈一祝将军健康长寿,二祝将军旗开得胜,再立新功。

    参谋长讲完,全场热列鼓掌。郭师长起立表示感谢,宣布宴会开始。只听哗的一声,各桌一齐开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觥筹交错之际,一些文人墨客开始诗词唱和。其间击节赞赏,轰然叫好之声不绝于耳。现场备有墨,不时有人上去展示书法。有自己作词作对的,也有用前人佳句的。如:“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学生兵这边,郭峰到处敬酒。到了李学文这,大声道:“二少爷,当年牡丹花会你赋诗夺魁。今日我叔父寿宴,二少爷不可无诗”。旁边有人起哄道:“二少爷,来一个!二少爷,来一个!”声音越来越大,引起了全场的注意。李学文道:“诗词不过偶然为之,况且我的一手爬爬字也拿不出手”。郭峰嚷道:“老规矩,小师妹代”。

    旁边早有人搬来了桌子砚等。冯小琳也不等李学文同意,直接的铺纸润,歪头看着李学文,两眼带着笑意。李学文腹诽道:“这丫头,成心把我往火上烤”。嘴上小声道:“你想看我笑话吗?”冯小琳笑道:“你在付小姐家,又是咏莲藕,又是骂汉奸,不是挺有诗才的吗?”李学文道:“在这儿等着我那,那天没请你可不赖我”。冯小琳皱皱鼻子道:“我才不稀罕呢”。

    旁边郭峰道:“成了!成了!你们两个的俏俏话以后再说。现在大家鼓掌,欢迎二少爷赋诗一首”。说着带头鼓起了掌,学兵们也都跟着鼓掌起哄。结果把全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一阵交头结耳后安静了下来,李学文成了全场的焦点。在一个角落里,史大同对两个上海姑娘笑道:“他一个只会打架的二杆子,懂什么作诗。这下有好戏看了”。谢雅琴道:“大家在一条船上好不啦?二少爷露怯,大家一起丢人,侬有啥好处?”童萌萌也道:“就是,真不晓得你是咋想的?有本事,你站起来作一首?”史大同气的满脸发黑。这边李学文饮了口酒,开口道:

    “将军本是良家子,诗书耕读孝传家。”

    话音一落,一个穿着长袍马褂,留着山羊胡子的老学究连声道:“好!起的好!留给后面无穷的余地,看来这位世兄要作个长篇了”。冯小琳才要落,郭师长高声道:“且慢!取长绢来”。有人取来丝绸作的绢轴。卞参谋长道:“此绢轴由上好的丝绸所作,多年未用。就是为了等一首好诗。看来师长很看好李世兄啊”。说毕令人又搬来了几张桌子,在冯小琳面前拼成长条,把绢轴展开。冯小琳运将第一句写了上去。几个文人过来围观,对冯小琳的书法赞不绝口。李学文继续道:

    “只因国事衰且败,负笈求学走海外。为求真理救国策,却遇哲人共结社。”

    “好!”几个老人捋着胡子赞叹。老学究道:“三言两语,交待清了早期革命经历。看下面怎么说”。李学文道:

    “辛亥平地惊雷响,将军起兵旌旗扬。脱去满清旧时衣,换我革命新军装。”

    “好……”又是一番赞叹。一个穿中山装的老者摸着八字胡道:“这一段给人眼前一亮,除旧布新之感。‘脱去满清旧时衣,换我革命新军装’。话白而意深,好!”这边李学文见冯小琳录完,继续道:

    “多少仁人志士血,复我汉家旧山河。”

    “轰!”的一声,这回是满堂彩!一些老人叫好鼓掌时目光含泪。大概是想起了推翻满清的峥嵘岁月。八字胡道:“这一段结的好,且看下面怎么转折”。李学文接着道:

    “民国初年多风云,满朝朱紫谁为民?”

    “厉害!”一个老先生笑道:“李世兄大如椽,一句话把满朝的衮衮诸公都给扫到了”。八字胡道:“且看下文”。李学文不慌不忙地道:

    “前有袁家九五梦,后演张勋辫子军。直系皖系和奉系,你方唱罢我登场。”

    “好哇!”老学究道:“好个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演’字,把民国政坛形容的淋漓尽致”。李学文接着道:

    “靖国护国为救国,将军功成百战归。征尘未洗念民苦,四方奔走渡寒暑”。

    “哗……”下面响起了掌声。老学究道:“嗯!回到正题了”。李学文接道:

    “只求造福桑梓地,不图禄位名和利。父老乡亲皆感念,万家欢乐将军愿。”

    “轰!……”叫好声欢呼声再次响成一片。郭师长身边的名流们纷纷道贺:“就凭这几句诗,将军当流芳百世”。“谬赞了,谬赞了”,郭师长面有得色,捋着八字胡谦虚道。这边李学文音调一变,高声道:

    “忽闻鼙鼓自东来,山河破碎遍地哀。率兽食人称倭寇,利齿尖牙是凶兽。

    *烧杀无廉耻,世间残暴数第一。慕我中华多沃土,子女玉帛无其数。

    烟尘滚滚蝗虫过,大地山川尽变色。千里故园成水火,狼烟烧残百姓膏。”

    “骂的好!骂的痛快!”几个老先生纷纷击节赞赏。老学究摇头晃脑道:“用蝗虫比皇军,世兄喻,高!高!”八字胡道:“日军凶狠残暴,怎么骂都不过份。看世兄如何应对”。李学文继续吟道:

    “将军一怒拔剑起,毁家抒难慕新军。羽书飞檄招旧部,家乡父老来襄助。

    兄弟子侄具相随,人夸关中子弟兵。”

    “轰”的一声,这下又是全场耸动,掌声一片。各位社会名流文人墨客全都感到与有荣焉。军人们更是在胸中升起了自豪感,个个卖力的鼓掌欢呼。只有角落里的史大同看着两个上海姑娘欢呼雀跃的样子,喝了口闷酒,脸上更加的阴冷。主桌上的各位则相互道谢敬酒。又都恭维孙老师教的好学生,孙老师微笑着四下应酬,心里暗自得意。这边李学文呡了口酒道:

    “今日借君三碗酒,聊敬将军表寸心”。

    话音一落,会场上交头接耳了一阵,反而安静了下来。大家静静地等待下文。只听李学文道:

    “山河板荡忠臣在,救国还有后来人”。

    会场上静了有三秒钟,然后轰的一声掌声响起。“好……!”一帮学生兵拼命地大叫。主桌上各纷纷站起来向郭师长敬酒道贺。都道革命事业后继有人,一个老先生激动地摇头晃脑道:“我四万万同胞生生不息,无数的英雄前仆后继。有这样的爱国青年,我中国亡不了!亡不了!”郭师长目含泪花,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会场上再次静了下来,众人屏住气等待下文,一时间静的落针可闻。只听李学文道:

    “追慕先烈读春秋,胸中剑气三千里。中华男儿心似铁,从不流泪只流血”。

    后两句李学文是喊出来的。郭峰再也憋不住,跳起来喊道:“中华男儿心似铁!”众学兵一齐大喊:“从不流泪只流血!中华男儿心似铁!从不流泪只流血!……”会场上众人也跟着激动地大喊,一阵阵的呼声似乎要把屋顶掀翻。那个老学究本来闭着眼睛,捻着山羊胡,摇头晃脑的听李学文作诗。听到后两句猛的一拍桌子,不小心扽掉了两根胡子也不觉得,只是不断地说:“好个铁血男儿!好个铁血男儿!”场上稍稍静下来后,那个八字胡叹道:“读春秋而知大义,胸中剑气三千里!好!真乃忠义之士,国之利器!”郭师长拍着桌子道:“好!好!我28师要的就是铁血男儿!”一个地方官员恭维道:“我关中子弟,在郭师长的带领下,定然是一支虎狼之师”。众宾客齐道:“说的好!”有人道:“诗作到这,算是到高潮了,看李世兄下面怎么说”。众人霎时安静下来。李学文道:

    “今日盛会饮此酒,愿与同辈共击手。人形丑类疯狂日,众志成城奋起时。 》≠miào》≠bi》≠gé》≠,

    手挽雷电驭长风,踏平东海射大鲸。不负将军平生志,誓雪国耻凯歌还。”

    “好!”,又是轰然叫好声。郭峰等众学生兵一手拿着酒杯,一手相互击掌。主桌上,郭师长伸出手道:“我们也来!”众人相互击掌后,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然后“哈哈”大笑,郭师长连呼:“痛快!痛快!”那个老学究捋着胡须,摇头晃脑道:“手挽雷电驭长风,踏平东海射大鲸。好大气魄!当年秦始皇巡游东海,射大鱼而还。今东瀛四岛,在世兄眼中不过是大鲸而已。真涨我国人志气!”

    孙老师道:“‘人形丑类疯狂日,众志成城奋起时’。值此国难当头之际,正是要我国人众志成城,奋起抵抗。则日寇必败!中国必胜!”众人鼓掌。有人道:“下面,就看李世兄如何收尾了”。会场再次静了下来。李学文道:

    “海清河晏终有时,后死诸君来相会。再置美酒共高歌,歌名唤作将军吟。”

    “哗……”随着李学文话音一落,会场上掌声一片。那个老学究又摇头晃脑的发感慨:“后死诸君来相会。好诗啊!后死二字用的好!有视死如归,一往无前之气概”。众人纷纷点头称是。李学文清楚,“后死”二字取自陈帅“梅岭三章”中:“后死诸君多努力”一句,此时只能默默的向陈帅致敬。

    这边冯小琳已经录完了诗句,照样附上民国年月日,学文诗琳代的字样。又自作主张在抬头题上了“将军吟”三个大字作为标题。主桌上,早有郭师长取了两方鸡血石,请宾客现场为李学文刻了一阴一阳两个印章。此时拿出来相赠。李学文还要谦让一番,冯小琳却大方的接了。并立马用了印。几个参谋和副官把长绢拿到主桌前展开,有宾客抑扬顿挫的从头念了一便。围观众人对诗和书都赞叹不已。都道郭将军50大寿得此贺诗,足以自豪,可传之后代。

    在乱轰轰的议论声中,角落里,两个女兵在说着悄悄话。张乃君道:“这首‘将军吟’让我想起了另一首诗”。于金花道:“你说的是‘玉姐’吧,我也有同感”。张乃君道:“这个二少爷,越来越让人猜不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