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抗日风雷之学生传奇 > 太行烽火第 181 章 离别伤情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这一日,宣传队来机关慰问演出。上级要求招待灶负责晚上加餐,李学文见老同志们都不愿错过看节目,就主动提出加班。不过前半截演出还是可以看的。别人事先把面条擀好晾着,白菜大葱什么的也都准备好,李学文到时下锅煮就行了。

    演出在一个大场院进行,有现成的大戏台。拉上幕布,用芦席围上后台,汽灯点的雪亮。中间坐的是部队的一个个方阵。战士们坐在打好的背包上,背包带里插一双布鞋,有步鞋的这一面冲地放着。周围的老乡围的人山人海。开演时,李学文挤在老乡堆里。

    报幕的是冯小琳,她俏丽的身影往大幕前一站,会场刷的一下静了下来。冯小琳好像在上千人中一眼就看到了李学文。据说舞台演员可以用眼神照顾到每一个观众,让每一个人都觉的演员特别看了自己一眼。有被青睐的感觉。李学文怎么觉得小师妹只看自己一个人。

    此情此景让李学文想起了在辅仁大学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那时也是这样的隔空对望,相互凝视。李学文只顾愣神,根本不知道冯小琳说的是什么。只见她隐入幕后,大幕徐徐拉开,演出开始了。只听前面坐在椅子上的一个首长不断地对旁人说:“这个丫头好!这个丫头好!”

    第一个节目是大合唱,歌声慷慨激昂,响遏行云。有“自由神”、“五月的鲜花”、“松花江上”、“救亡进行曲”等早期抗战歌曲。下一个节目是“小放牛”。随着一阵清越婉转的笛声,大幕徐徐拉开。背景画的是蓝天白云绿草地。一对男女演员载歌载舞的对唱。李学文一眼看到,站在角落里吹笛子拌奏的正是肖玉喜。

    在后面的节目中,肖玉喜可能演一个女角,所以化了妆。本来肖玉喜就极富女性美。此时脸上的腮红,嘴上的胭脂抵消了汽灯的惨白。只见他一双细眉似远山似轻烟隐入额角。一双大眼睛含情灵动,盼顾生姿。琼鼻下鲜红的樱桃小嘴吹着笛子。托着笛子的纤纤十指灵巧的活动。正所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待会儿上台不知道要怎样的颠倒众生。

    再下面一个节目是歌舞,随着悠扬的琴声,一队村姑打扮的女孩踩着舞步上台。冯小琳、董小宁、谢雅琴、童萌萌几个都在队里。只见她们时而排成一行,好像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时而散开欢呼雀跃,好像奔跑在绿草地上。又排队踩着石头过河,摇摇晃晃表演的惟惟肖。到了目的地,表演洗衣打闹的场景。最后又排成一队面向观众边舞边唱:

    “延河水啊清又长,我为战士洗衣忙。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军民本是一家人,团结起来力量强”。

    歌声亲切柔美婉转悠扬,那个首长又不断地说:“这个丫头好!这个丫头好!”

    李学文觉得小师妹会说话的眼睛又拴住了自己。美轮美奂的舞台,喧嚣叫好的观众,一切的一切都是虚幻。只有小师妹默默含情又似嗔似怨的眼神,如诗如画又似真似幻的身影,好像唾手可得,又好像遥不可及。

    冯小琳她们演完后,李学文回到招待灶。捅开火,烧上水,切好白菜大葱。下锅煮面,往里卧了十几个鸡蛋,差不多熟了放菜。然后放盐拌葱花,最后加了一大勺子猪油。把面条盛到两个大桶里,盖上盖,用扁担挑了。又提了一筐碗筷。奔了演出场的后台。也就是李学文,换别人至少两个人才弄的动。

    此时演出已经到了尾声,后台的人不少。李学文先给小师妹盛了一碗,碗底藏了两个荷包蛋。演员们闻着香味都围过来了,连叫“好香!”李学文忙着往碗里盛面。谢雅琴道:“二少爷,这么香的面条可有好诗?”

    李学文道:“有一首唐诗说的就是阳春面”。童萌萌叫道:“二少爷又吹牛!”李学文笑道:“别急,听我背出来看是也不是”。说罢吟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童萌萌用筷子挑着两个葱花道:“怎么唔这里只有柳叶儿?没有黄鹂?”谢雅琴笑道:“黄鹂都飞到小师妹碗里去了”。众女兵不干了,围过来叫着:“我也要黄鹂!”“我也要黄鹂!”李学文急道:“都打碎了!,都打碎了!”

    “什么碎了呀?”随着问话进来一位首长。众宣传队员赶紧纷纷见礼:“首长好!”“首长好!”的叫成一片。李学文盛了一碗面递上道:“报告首长,鸡蛋碎了”。这首长道声:“好香!”接过就吃,连说:“碎了好!碎了好!”众人齐笑。

    首长随意问了几个人的姓名,连连夸赞演的好。冯小琳提议明天单给值班和站岗的人员演几个小节目。首长连说“这个注意好!,这个注意好!”

    第二天,宣传队到招待灶院子里搞了一个小型演出。观众也是围的里三层外三层。在李学文的宿舍里,冯小琳正给李学文缝补衣服。外面罗鼓喧天,屋里却是静静地。李学文的衣服又脏又破,平日里除了烧火还要挑水挑煤挑灰。肩头的棉花都绽出来了。

    冯小琳找了块从旧军装上剪下的布,在李学文的肩头打补钉。半晌,李学文打破沉默道:“谁能想的到,当年高门书香女,今日捻针缝破衣”。冯小琳道:“就会耍贫嘴,再不管你,就成叫花子兵了”。

    李学文叹口气道:“你总这样帮我,只怕别人会有闲话”。冯小琳道:“我帮谁是我的自由,别人管不着”。说着低头咬断了李学文肩头的棉线。一头秀发弄得李学文脸上痒痒的。

    几个月后,卢沟桥事变如期爆发。国g达成了协议,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延安的干部随部队纷纷奔赴前线。冯小琳等一批宣传队员也要随着部队开拔。分别那天,李学文到路口送行。小师妹送了一个记本给李学文,笑着说:“记着勤洗换衣服,不要偷懒”。李学文也笑着说:“谨记师妹的教诲”。

    两个人再次互道珍重,冯小琳转身去追部队。其间几次回头挥手,李学文也不断的挥手。直到冯小琳转弯看不见。李学文心有所动,三两步爬上旁边的小土坡。又能看到小师妹了。

    只见冯小琳低着头踉踉跄跄的往前跑,不时的用袖口抹一把眼泪。李学文的胸口就像被一记闷锤打中,两腿一软,赶紧抱住旁边的小树才没有坐在地上。只觉的胸口压的难受,一股酸楚顶在嗓子眼儿上。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

    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小师妹哭了,小师妹受委屈了。都是我的过,我的过”。又想起临上火车前,冯小琳妈妈的托付。千般滋味涌上心头,恨不得仰天长啸。

    当天夜里,一灯如豆。李学文翻开记本,只见扉页上写着:“师兄,记下你的点点滴滴。将来重逢时,我要拾回我们分开的岁月”。“唉!”李学文哆嗦的手抚摸着带着淡淡馨香的记本,心里悲叹:“小师妹,我们有未来吗?二五八团的规定,就像横艮在我们之间的一座大山”。

    李学文翻来复去的睡不着,又起来打开记本。提要写,又不想自己心中的秘密让别人知道。就翻开了记本中间的一页,用“仙女和石像”为题写了一首诗:

    “你轻盈地走来,带着微笑。

    就像和煦的春风推开我身前的窗棂。

    就像冬日的阳光温暖了我冰冷地心田。

    你的明眸轻易地穿透了我的身躯。

    就这样你望着我,我看着你,

    目光是那样的炽热,却又那样的飘乎。

    我只是一尊石像,我的使命是守卫皇宫。

    纵有千言万语,却又无话可说。

    你和我是这样的近,

    神秘的律动在空间传导,微而新奇。

    却又那样的远,

    就像天边的明月,散发着清幽的光辉。

    在这空旷阴冷的大殿里,你翩翩起舞。

    就像凄清寂寞的池塘里,一株独艳的红菱。

    伴随着如泉水般流淌的仙乐,

    你轻柔地跳跃,飞快地旋转,周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柔顺的长发拂过我僵硬的面颊。

    洁白的丝巾拭去尘封千年的蛛网。

    舞风过处,明媚的春光驱走了沉沉暮气。

    灰暗的墙面爬满长青的紫藤。

    光滑的地板开遍芬芳的鲜花。

    窗外,绽出新芽的柳枝随风摇曳。

    耳边是雏鸟欢快地啾啾声。

    一曲舞罢,你提着裙角优雅地行礼。

    美好时光,在这一刻成为我生命的永恒。

    就像轻轻地来时,你又轻轻地走了。

    带走了我的色彩和光明。 》≠miào》≠bi》≠gé》≠,

    我虽动弹不得,但心脏已经爆裂。

    我不知道,我能否还看到明天的阳光。

    但我仍然要祝福你,

    愿你永远像美丽的朝阳那样温暖大地,

    像湿润地春风那般吹绿人间。

    因为,你使我坚硬的心脏,

    曾经那样激烈地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