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光荣使命1937 > 正文 第二百四十二章:宣战(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第二百四十二章:宣战(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轰炸已经结束了,但是上海方面的情报人员传回来的情报称,吴淞口的火势却越来越大,而且还不时传来爆炸声。最上海城今天也全部戒严,大批的日本野战部队纷纷走上街头巡逻,连英法等国的人也禁止上街行走。

    当晚,国民政府军统局截获一封发往东京日军大本营的紧急电报,电报是由日军驻上海第三师团师团长藤田进中将发的。经破译,这是一封损失汇报单,证明日军在这次大轰炸**损失战舰77艘,其中被炸沉29艘,重伤24艘,轻伤24艘。

    另外还损失了264架战机和大量的小型船只,还有3128名士兵在这次轰炸中丧生4236名士兵受伤。重要的是日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青中将和丰田副武中将都在这次轰炸中被炸死,同时被炸死的将官还有第三舰队第11战队水上机母舰神川丸指挥官近藤英次郎少将、第4水雷战队指挥官细萱戊子郎少将、第1连合航空队指挥官戸冢道太郎少将、第2连合航空队指挥官三并贞三少将、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指挥官大川内传七少将、第四舰队第5水雷战队指挥官后藤英次少将、第3潜水战队指挥官锄柄玉造少将,一战日军损失了2个中将7个少将,大佐以下的军官伤亡人数则是多。

    在这次轰炸中被击沉的舰艇中包括凤翔号航空母舰以及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另外还包括平戸号、天龙号、対马号、常盘号、安宅号、宇治号、伏见号、隅田号、势多号、比良号、保津号、坚田号、鸟羽号、热海号、球磨号、八云号、那珂号、阿武隈号、由良号、妙高号、长良号、天龙号、龙田号......

    而第四舰队期间足柄号重伤。第三舰队主力舰能登吕号搁浅并重创,可以说经此一役。日军的两大舰队已经是元气大伤。尽管日军在吴淞口军港当时停泊的船只超过了160艘,被炸沉的只有不到三十艘,但是由于中国空军目标很明确,所以日军损失的这三十艘舰船都是日军两大舰队的主力舰艇。

    重要的是日军储存在吴淞口军港的30万吨重油被炸毁,当时这个巨大的油库位于吴淞口两公里外的一处地下工事里,而且中国空军事先还并不知道那里储存着大量的油料。但是不巧的是,一艘国民政府的轰炸机被日军的地面炮火击中,飞行员当场死亡。战机也起火并失去控制。而这架战机好巧不巧就坠落在了这个油库上,巧的是这家轰炸机内携带的药还非常充足。数十枚航一起爆炸的威力那是相当的强悍,就这么一下,日军辛辛苦苦积攒的这几十万吨重油就彻底报废了。

    重油这种东西一旦起火不是任何一种消防方式能灭掉的,数十万吨油料引发的火灾是灾难的。蔓延的火势逐渐燃烧到了吴淞口,从15日上午到15日夜晚大伙一直在燃烧,幸好日军在攻占上海之后就将吴淞口附近的居民全部赶走了。否则的话这把大火还不知道要烧到什么程度。

    另外中国空军不但炸毁了日军第三第四舰队的主要舰船,还把日本人设在吴淞口附近的所有船坞也都炸了。因为事先陈锋就和刘倪佳等人交换过了意见,如果日军的船坞没有被炸毁的话,日军侥幸幸免于难的船舰将会顺利靠岸,并且还可能会就地对伤舰进行修复,所以不但要炸船。而且还要炸船坞。

    这次轰炸的效果非常的好,空军不但把攻击目标集中在舰艇上的日本海军,而且还没有忽视机械工厂,还有那储藏的30万吨重油。没有了这些燃料,日本舰队以及陆地战车在几个月里将不可能从上海开始发动任何作战行动。

    还有那9个将军的死亡。是令日本人痛到了骨子里,这可是9个将军。其中中将就有两位,而且还都是日本海军中赫赫有名的战将,没想到就这么轻易地交代在了吴淞口,而且长谷川青中将连尸体都没有找回来。

    当戴笠把情报送到武汉行营之后,老蒋原本因为即将爆发的武汉会战而皱着的眉头松了,整个人激动地再三确认战果是否属实。等得到确定的回答之后,老蒋不吝豪言壮语赞扬陈锋以及所有的空军将士,是不顾已经是晚上九点多的时间硬是让侍从室送他到航委会。

    老蒋这是临时起意,也没有让人通知周志柔,等老蒋赶到航委会大楼的时候,发现里面只有一个排的警卫,包括周志柔在内的多有军官一个也不在。一打听,原来周志柔正在武汉机场为所有的飞行员庆功。

    高兴之余老蒋也不讲究这些,又让侍从室送他去了武汉机场。此时的武汉机场那叫一个热闹,上千人在哪里举杯邀明月当然空军将士们是没有这个雅兴,但是喝酒确实是实实在在的。

    百多桌酒菜摆满了整个机场,连飞机跑道里都摆的是桌子,大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时令水果之类的一样不缺,现场的气氛很是热闹。

    这一夜,一直提倡生活,戒酒戒烟的老头子醉了,最后还是夫人亲自来把他接回去的。也难为这老头了,这一年多来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么痛过,之前虽然也时有大胜仗,但是那些胜仗却始终法让老头子高兴起来。一是那些胜仗压根和他就没有多大关系,不管是八路军的平型关还是陈锋所部的屡次大胜仗,和他的中央军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人家打得越好越能衬托出他老蒋的能,对,就是能。

    国民政府的主力部队也没少大胜仗。但是令老蒋郁闷的是,每次大胜仗之后往往要跟着一次大溃败。想当初汤恩伯守南口。打的很是顽强很不错,给了骄横的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迎头一棒。但是结果却是南口失守,华北北地区数十万大军一泻千里。

    再说台儿庄战役打得如何,好,没话说,歼敌两万多,缴获良多,打出了中**队的威风。但是结果又如何?徐州会战国民政府节节败退。要不是陈锋侧面增援,恐怕兰封一线早就被日本人攻破了,战火将燃到中原地区。

    但是今天这一仗却不一样,虽然有北方空军参加,功劳有陈锋一份。但是老蒋却认为这是中央军主导的,最高指挥官是周志柔,场地和一多半的药也都是国民政府出的。情报也是军统局提供的,这功劳就是他老蒋的,谁都抢不走。

    重要的是这个战果喜人啊,想想一战消灭了日军9个将军,老蒋的心就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怎一个扬眉吐气了得!

    可惜的是。还不等老蒋高兴多长时间,等他宿醉醒来之后就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日本政府公开和中华民国绝交,双方处于战时状态,日本公开对华宣战。

    虽然说双方从去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就已经开打了。从东北的林海雪原到江南的广袤平原,从塞北草原到黄土覆盖的山西高原。双方拼了吃奶的力气在一起死磕,但是从1937年7月开战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间,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竟然都没有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也未正式宣布绝交。

    其实在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以后,中、日两国政府对宣战问题十分小心,各自都进行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结果还是考虑到各种因素而没有正式宣战,也没有正式宣布绝交,双方只是在外交上把各自的驻对方大使召回。

    早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没几天,蒋介石曾指示外交部针对日本的侵略发表一个声明。当时,北平冀察当局已和日军签订了停战协定。外交部在讨论蒋介石的指示时认为,地方政府已与日军签订和平协定,而中央政府却在调兵遣将宣布对日作战,显得中央与地方之间互不联系、互不协调。这时中央非但不应宣布对日作战,而应表明和平愿望。外交部将这一意见转报给了蒋介石,发表声明的事遂作罢。

    另外不宣战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中**需品不能自给自足,要靠外国输送,如果宣战,首先,日本可以交战国的身份通知各国禁止一切军需品和军需原料输入中国。日本海军相比中国海军占绝对优势,中国没有能力保护外国援华物资由海上输入中国。其次,中国在日本的侨民将被驱逐或拘捕,中国又运载侨民回国的船只,侨民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相反,日本在华侨民及日本租界的日本人,则可迁入英、法等国的租界内,仍可继续为其国家的侵略政策效劳,中国政府法驱逐和干预。总之,宣战绝交后,对中国弊多利少。

    日本政府也没有宣战,在日本御前会议上,裕仁君臣也曾就宣战、绝交问题进行过讨论。但是经首、陆、海、外四相会议就宣战问题交换意见之后,由于宣战对日本的利害得失错综复杂,会议的一致意见是把这个问题搁置起来。淞沪会战展开以后,日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的一些人要求政府对中国宣战,但遭到许多人的反对。9月中旬,近卫总理大臣认为,从一个国家应有的行动和求得早日结束战争来看,宣战也许是可行的。他指定官房长官风见章同陆、海军方面协商此事。但是,陆、海军的一致意见是以不宣战为宜。理由是:宣战虽然可以阻止中国与第三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但日本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大部分军用物资的原料靠外国进口,如宣战,日本所需军用原料进口将很不自由,将会对国防力量造成损害。

    不久之后,在中国作战的日本军队又提出了宣战的要求,理由是不宣战有诸多不便,如对占领地的海关、邮政、金融等不能接收,作战方面也受到制约;在占领地区组织傀儡政权,一些亲日派怀疑日本的决心,因而不大热心等。对此,日本政府于1937年11月1日在内阁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有关宣战问题的委员会,人员由企划院总裁、次长及各省次官组成,同时在陆、海、外三省也进行同样性质的研究。研究得出一致结论:宣战对日本方面不利,因此也就没有宣战。

    都打了这么长时间双方都没有宣战,老蒋没想到一夜醒来日本政府竟然宣战了,这对他以及整个国民政府而言都不是一个好消息。中日一旦宣战,那么日后就没有回旋余地,也就是断绝了与日本和谈的可能。其次,其他国家将被迫保持中立,就法援助中国,如苏联和德国对中国的援助就要停止,而失去国际援助的中国,将加困难。三是侨民问题,日本在中国的侨民可以速撤离到英租界和法租界,但中国在日本的侨民就没有地方可去,而中国也没有能力派船运送侨民回国,对中国不利。日本冷不丁这么一宣战可把老蒋逼到了墙角,老蒋刚刚好了不到12个小时的心情再度郁结了起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