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097章 交换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坐在主位上的的司马懿摆了摆手,示意站在郭模周围的卫士离去。


    “大人?”


    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顿时就急了。


    这可是细作啊,万一暴起伤人,这可如何了得?


    “放心,你们把郭参军带过来的时候,想必已经彻底搜过身了。”


    “若是不放心,那你们两个就留下,剩下的人都出去吧。”


    司马懿示意两兄弟,然后又笑着看向郭模:


    “再说了,郭参军在这种时候,想必也不会对老夫有所不轨,对吧?”


    郭模闻言,强自一笑:“太傅说笑了。”


    司马懿也不点破,只是问道:


    “郭参军来大魏也有十一年了,可曾想念蜀地的妻室儿女?”


    郭模下意识地微微退后半步,司马懿的话,让他心里的怀疑更是增添了几分:


    “太傅此话,是何意?”


    司马懿悠悠地叹了一口气,脸上颇有些缅怀之色:


    “吾与诸葛孔明也曾多次有书信往来,知其是一个意志坚定之士。”


    他再看向郭模:“想来能让他亲自托付前来大魏当细作的人,也定是个心志坚定之辈。。”


    郭模神色大变,双手刚要有动作,又想起自己入府里,别说利器,就是鞋子都没穿,心里顿时就是一沉。


    看到郭模的动作,守在司马懿身边的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就是“锵”地一声,齐齐拔出剑来。


    “不要紧张。”


    司马懿伸压向下压了压,不但是向郭模,同时也是示意司马师与司马昭把剑收起来。


    “郭参军,你虽是汉国的细作,早些年的时候,你给大魏军中,买进了不少毛料。”


    “当然,价格是贵了些,但那个时候,别人就算是想要买,你也是为大魏立了一些功劳。”


    郭模听到司马懿的话,简直就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堂堂魏国太傅,在知道自己身份的情况下,居然还说自己为魏国立下功劳?


    “太傅……你这?你已经知道我的身份了?”


    汉国有人来投,姓杨名仪,自称是诸葛孔明生前的长史,他供出了不少细作。”


    司马懿也没想着隐瞒,而是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消息来源:“细作的名单上,就有郭参军。”


    当即脱口而出地说道:“不可能!杨威公深受丞相信重,怎么可能会叛国投贼?”


    司马昭按剑怒喝:“大胆!你说谁是贼!”


    反倒是司马懿,没有生气的模样:


    “听郭参军这么一说,莫不成是承认自己当真是诸葛孔明派来的细作了?”


    而是盯着司马懿,沉默了好一会,这才缓缓地说道:


    在太傅眼里,想必无关紧要吧?”


    司马懿摇头:


    “不,恰恰相反,对我来说,郭先生是不是孔明派来的,很重要。”


    郭模在确定司马懿知道自己的身份后,本已是怀了死意。


    没想到司马懿却是没有让人把自己拉出去,这让他有些不明所以:“为什么?”


    司马懿的目光越过郭模,看向远处,有些复杂,又有些赞叹:


    诸葛孔明死后,不拘士吏百姓,皆痛哭惋惜不已。”


    “有人借机上书进言,极言诸葛孔明的不是。没想到被刘氏怒而诛之,还把进馋言之人的妻室儿女流放边郡。”


    “为人臣者,能得此待遇,想必亦是无憾矣。”


    他的目光又落到郭模的身上:


    “郭先生既是诸葛孔明所遣,若是能回到汉国,想必亦会受到重赏吧?”


    郭模没有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越发不明白司马懿想要做什么。


    他只恐司马懿会有什么阴谋,心里打定了主意,从现在起,只当自己已是个死人。


    也要死个明白。


    “司马公,吾身份已暴露,自知已无生路,但求死前,请司马公给我一个确切答案,杨仪杨威公,当真是叛了大汉?”


    司马懿笑笑,语气平静地说道:


    “事已至此,我骗郭先生又有什么好处?”


    郭模得到司马懿的确定回答,仍是有些不敢相信:


    “怎么会?怎么可能?杨威公……司马公也说了,他可是丞相的长史,他怎么会背叛大汉?”


    郭模投靠魏国时,杨仪只是丞相府参军。


    不过此人极有才干,这么多年过去了,被丞相提升为长史,想来也是极有可能的事。


    司马懿似乎极有耐心,居然还真给郭模解释:


    “据吾所打听到的消息,是说诸葛孔明死后,冯明文受命统军,杨仪素来与冯明文不和,故而被冯明文借机排挤。”


    “他这个丞相府老人不但被处处为难,而且这些年来所立之功,亦无赏赐,甚至就连长史之权亦被剥夺。”


    “杨仪深感冯明文处事不公,一怒之下,这才投靠了大魏。”


    郭模闻言,顿时脱口而出地说道:“不可能……”


    然后想了想,又有些犹豫地在后面加了一个字:“吧?”


    应该,不太可能吧?


    这些年来,冯明文先是佳文扬天下,开创了新一代文风。


    再是威名震天下,人称世之名将。


    只是随着此人的名声传遍天下,他的某些不雅之名亦同样传入世人的耳里。


    什么巧言令色,心狠手辣,深谋远虑,睚眦必报……


    郭模离开大汉前,亦略有耳闻此人的风评。


    不过他受大汉丞相所派,自然也知道冯明文乃是丞相所看重的可继大任者之一。


    既然此人现在受命统军,说明丞相最终还是选定了他做自己的接班人。


    郭模可以不相信冯明文,但他相信大汉丞相。


    郭模没有见过冯明文,但他可是见过杨威公的。


    杨威公确实有才,但为人实是过于狷狭。


    先帝在时,他就因为与刘子初(即刘巴)不和,最后先帝不得不把他调出尚书台,改任遥领弘农太守。


    “这其中必有什么隐情,怕是杨威公的一面之辞。”


    司马懿倒是不关心杨仪,反正此人现在又不在自己手上。


    他关心的,是冯明文。


    “吾亦是对此事颇有兴趣,听郭先生的意思,是更相信冯明文?”


    郭模坦然道:“吾与冯明文素无交集,如何能知晓其为人?不过丞相既然让此人统军,想必自有道理。”


    司马懿闻言,哈哈一笑:


    “有道理,有道理啊!想那诸葛孔明是何等人物,岂会把十数万大军与两州之地,轻易交给一个喜欢打击报复的小人手上?”


    司马懿捋了捋胡须,第二次问道:“郭先生,你离开汉国这么多年,想不想回去看看妻儿?”


    郭模满面的疑虑之色,迟疑不定地再次反问:“太傅此话,究竟是何意?”


    “郭先生不是想要知道冯明文的为人么?而且,我想要用先生向冯明文换些我想的东西。”


    “什么?”


    “王双,还有邓艾的骸骨。”


    看到郭模不明所以,司马懿又解释了一句:


    “王双乃我军听一名将军,素有勇力,前番关中之战,被汉人所俘。”


    “至于邓艾。”司马懿叹了一口气,“乃是吾提拔起来的忠义之士,关中一战中,为保大军撤退,率军吸引敌军注意。”


    “最后身陷重围,仍不肯降,最后死于乱军之中。此人对吾而言,犹如先生之于汉国。”


    “故虽不能生救此人,但吾至少要让此人的骸骨能好好安葬,以慰其老母。”


    换王双倒是可以理解,但听到邓艾之事,郭模心头猛地就是被触动了。


    若是自己在这个时候死了,恐怕在蜀地的亲人,从此就不知道自己的骸骨会被丢在什么地方了吧?


    想到这里,他不由地说了一句:“太傅此举……”


    他本想说太傅此举可谓大善。


    只是想到自己正是那个被交换之人,真要说出去,未免让人看低了自己,所以只能把后半句咽了回去。


    虽然站在敌对立场,但司马懿的这等做法,仍是让郭模油然生起一股敬重之意。


    若是设身处地,大汉在得知自己眼下的处境后,愿意想尽办法把自己换回去。


    就算自己这等早就心存死志之人,亦要感激涕零了吧?


    “看郭先生这副模样,可是想不到自己还有能回汉国的一天?”


    事到如今,郭模倒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自到魏国以后,我就想过能安然回大汉的一天。”


    “既然如此,那吾就派人前往关中给冯明文送信,看他意下如何。接下来的这些时日,恐怕要委屈先生了。”


    “任凭司马公处置就是。”


    待卫士把郭模押送下去看守起来,司马昭这才有些不满地说道:


    “大人,许昌那边,可是在向我们炫耀呢,我们好不容易才抓住这个人,竟是要把他放走?”


    “不是放,是换。”


    “大人,那王双,听说主动降了蜀人,而且此人,也不是第一次被俘了,当年就曾被吴人俘过。”


    “如此看来,此人恐非良将,大人换他回来有何用?”


    司马懿斥道:


    “你懂什么?邓艾王双所率之军,进退无路,除了一降,唯有战死。你不能指望人人皆如邓艾,宁死不降。”


    “此时正是吾与曹爽各自收买人心的时候。曹爽放纵越礼,排挤进谏之人,吾守礼奉义,礼贤下士。”


    “若是他人知道吾连邓艾骸骨和王双都不放弃,那么吾与曹爽之间,谁更值得投靠,还需要考虑么?”


    司马昭被自家大人呵斥了一顿,这才明白过来。


    大人的做法,原来非自己表面看到的那般简单,既对内收买人心,又对外试探贼人。


    他不禁有些羞愧地说道:


    “是孩儿考虑不周。”


    司马懿站了起来,缓缓地走了两步,这才说道:


    “关中与河南仅隔一条函崤古道,诸葛孔明已死,现在领兵驻守关中的冯明文就是我们最大的对手。”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是通过此事,能够知道冯明文的为人,给汉国送回去一个无足轻重的细作又何妨?”


    以前与诸葛孔明通过不少书信,双方又屡次遣使往来。


    司马懿好歹也能从中大略知道诸葛孔明是个什么样的人。


    眼下换了一个新对手。


    这个对手,名声极大,风评极坏。


    当然,风评也有好的——但是没有坏的那么出名。


    就算司马太傅这等人物,第一次与冯明文碰撞,也差点被某人断了后路。


    实是让司马太傅心有余悸,对心狠手辣,诡诈多变有了更深的理解。


    但是以司马太傅对诸葛孔明的了解,若冯明文当真是诸葛孔明指定的关中统军人物。


    那么在大魏流传的关于此人的风某些评,可能就得要重新评估。


    正因为如此,司马太傅一时间,自是不敢轻易下定论,对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更加不敢肯定那些风评,哪个是假哪个是真。


    “真的!兄长,是真的!小弟按兄长所言,亲自带人过去看了。”


    五原郡,许勋正满面兴奋,手舞足蹈地向着冯君侯汇报:


    “兄长,你真是神了,连阴山哪里有铁矿都知道。那些老匠人都说了,那个地方,确实有一个大铁矿。”


    许勋说着,还下意识地偷偷看了一眼周围,确认没有外人,这才继续说道:


    “那个矿,从五原郡一直穿到阴山北边,小弟人手不足,又怕被霍绍先发觉,所以不敢派人越过阴山,看这个矿究竟有多大。”


    “反正照眼下看来,很大很大就是,比南郑和南乡大多了。”


    虽然早有所料,但冯君侯一想起后世的包头,将来都属于兴汉会,仍是有些止不住地心跳加速:


    “都买下来了没有?”


    “买了买了!”


    许勋连连点头,“兄长去年领军过来的时候,不是在大河边上祭拜过王昭君吗?”


    “所以小弟跟那霍绍先说了,既然兄长在那里祭拜,那兴汉会就以那里为界,把五原郡大河以北的地方都包下来。”


    此时的九原故地,汉人都没有几个,几乎全是胡人。


    而原本盘踞在这里的鲜卑胡,因为去年的屠戮,也变得锐减了至少一半。


    虽然陆陆续续有阴山以外的胡人迁进来,但仍没有办法弥补去年那场大战损失的人口。


    所以此时的九原故地,比凉州还要地广人稀。


    九原故地,说是这个郡那个郡,其实最主要的人口,还是集中在高阙那一带,也就是朔方郡(即后世的后套平原)。


    处于河套中间位置五原郡,骑上马上跑几个时辰,也未必能看到几个人影。


    这也是朝廷答应兴汉会可以在边郡随意跑马圈地的原因。


    不怕你圈地,就怕你不愿意去边地。


    更别说兴汉会还承接着一部分军中退伍老卒的安置工作。


    那些见惯了血的老卒放回乡里,若是安置不好,那可是一个不安稳因素。


    但放到边地,那就让人很放心。


    “那霍绍先看到我们在五原郡买地,还劝我们不如去云中郡(即前套平原)买,说是那里的地要比五原的地好。”


    许勋说着,忍不住地大笑起来。


    “霍绍先也是好心。”冯君侯倒是没有跟着许勋笑,而是问了一个问题,“煤呢?找到了没?”


    说起这个事情,许勋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摇了摇头:


    “还没有,我们把大河北边看了不少,现在暂时还没找到可用的煤矿。”


    “不过兄长请放心,阴山有不少树木,我们……”


    冯君侯摇头:


    “不行,既然决定了以后这里就是兴汉会的重要基地,能不砍伐阴山上的树木,就尽量不要砍伐。”


    “尽量在阴山周围找试试,实在不行的话,也可以云大河南边找找。”


    如果冯家压箱底的“冯君侯回忆录”没有记错的话,河套南边的榆林等地,是仅次于大同的煤矿基地。


    若是有哪条矿脉向北延伸过来,不用太大,那也足够用了。


    反正以大汉现在的工业技术,也用不了多少煤。


    “小弟明白。”


    “嗯,走吧,去朔方。”


    朔方郡是此次巡视的最后一站,看完朔方,冯君侯就要顺着秦直道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