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入窑凭人,出窑凭天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素胚烧好,釉料调制好了,最后才是上釉。


    素坯内外层都需上釉,通常采用手握圈足的浸釉方式,也有采用刷的方式。


    上釉不可太薄,薄难以出精品;不可太厚,厚容易粘底。


    还有施半釉, 是建盏工艺的一大特点。


    因为如果随意施全釉,在高温下会因釉水流动而粘底。


    而宋代时期束口盏会特意修一条止釉线,便于把控施釉范围。


    在这一道工序之中,最重要的是合格的釉矿,再就是松油柴。


    这两种最原始简单的物质,再加上烧制过程中加入的松油柴, 就能烧成唯美的建盏(结晶釉)。


    而就算是这样, 其斑纹和颜色,都是随机形成,人为不可控制。


    瓷器烧制有时候很麻烦,就是因为一步步的工序太多。


    当然,这些都是可以一口气完成的,但是有时候,需要等待。


    比如上釉之后,就需要等待干燥。


    上釉之后,要将釉坯放置于通风干燥处干燥。


    之后还需要刷釉,因为釉层不够厚,可在干燥后再刷上一层釉水。


    最后是清足,就是将釉坯上多余的釉水剔除。


    这时,又一道大工序完成,此时才会进窑烧制。


    进窑之前,需要洒粉,这是为防止建盏在烧制过程中粘足,需在匣钵上洒一层薄且均匀的耐火氧化铝粉/石英砂粉。


    宋代建窑是长龙窑, 而现代多用电窑。


    装窑时,电窑通常在胎底垫氧化铝防粘, 龙窑则是以匣钵分装。


    前期工序都做好了,最后才能将坯体装入对应的窑内,关闭窑门。


    到了这个步骤,又要开始烧窑。


    每个匠人烧制工艺不同,窑口制度不同,按照各自工艺进行操作,待温度提升至差不多1300℃多一些时,停火。


    说着简单,但是这一步确实整个烧制建窑的关键。


    焙烧,才是真正决定建盏品相和颜色的烧窑过程,这个是建盏无法绕开的技术难点。


    其中艰难不仅宋代工艺师明白,现代工艺师也深有体会。


    建盏要在1200~1300度的高温下的窑内烧制,并且要有良好的还原气氛。


    今天的电窑,本身也不能自动保持还原气氛,仍需要人工投松油柴控制。


    烧制过程之中,两点要素最为关键,一是温度,二是时间。


    坯入窑后,工艺师必须集中精力仔细把控还原程度, 不能长时间离开窑炉, 不论春夏秋冬。


    要制作出最完美的建盏,需要在烧制过程中,100%控制窑炉里每个角落的温度完全一致。


    且每种温度持续的时间,精确到秒方可。


    但这近乎不可能,所以没有一只建盏是完美的。


    就是因为这個原因,建盏烧成率非常低,“往往大美之物,都是万里成一,靠老天成全。”


    因此出窑后,每窑都会不可避免产生次品、瑕疵品,并被就地处理。


    只有质检合格的产品,才可以出现在世人眼前,展现出不可言说的幻彩。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停火后进行冷窑,将窑内温度降下来之后,才能看到。


    当窑内温度降到规定温度时,通常在100℃以下,打开窑门,最后的成品就这样出炉了!


    正所谓入窑凭人,出窑凭天。


    在窑火的洗礼下,出窑的建盏或不尽人意,或惊艳世人。


    所以,每一只建盏在成功诞生后,还需进行一场挑选。


    有瑕疵的盏,在进行分析后,将进行销毁处理。


    而成功的建盏,便登记入库,最后出现在市面上,被人们所欣赏。


    所以,看了这么多步骤,我们会知道,建盏的步骤环环相扣,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动一则动百。


    每一只建盏都来之不易,个中包含着匠人们每一步辛勤的汗水和窑外望穿秋水的等候与期待。


    而一只堪称完美的建盏,更是可遇而不可求,这其中的精品,更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


    烧制一万个,才能出现一只精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机率?


    当然这里说的是精品,精品就是完美的建盏,可不是完美的窑变建盏。


    像是兔毫盏、金兔毫、银兔毫什么的,或者干脆是意外烧制出了耀斑天目盏,这些珍品往往是百万分之一的可能会出现。


    刚开始制作建盏,陈文哲就只能全凭天意,他最主要的是需要熟悉这种瓷器的烧制工艺。


    等出来几窑成品,成品率很高之后,他就要开始追求精品了。


    那么耀斑天目盏能够人为控制之下烧制出来吗?


    到了现在还真能,只不过很困难就是了。


    比较难烧,价格就贵。


    而价格贵,就肯定有人研究。


    所以,陈文哲又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集合众位大师的工艺、技术,烧制出他想要的精品建盏。


    因为曜变天目这种黑釉茶盏,在我国不见传(完整器)。


    而实物均藏于霓虹各美术馆与博物馆中,每七年才开放展览一次。


    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有第四件,甚至是第五件,只不过后面的都有争议罢了。


    比如第四件就在国内,而且是在杭市出土的。


    2009年上半年,杭市上城区遗址出土。


    只不过,那是一件残器,约四分之一部分残佚,但圈足保存完好。


    原本的器形也相当清楚,器内壁的曜变斑纹,展现梦幻般的光彩。


    这一件虽然是残器,但是通过展出的图片看,还是很漂亮的。


    它如同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品一般,以偏蓝的曜变为基调,随著光线照射角度,出现紫红色光彩。


    这种特色,也是为曜变天目盏的特征之一。


    国外三件,全在霓虹,而国内的唯一一件,却是残品,只能算半件。


    当然,除了这三件半确定了身份的耀斑天目盏,具有争议的一些还是有的。


    杭市出土的曜变盏,其实刚开始出现的时候,也是有争议的。


    世人都知道建盏的名字由来,但是令人诧异的是,在福省建阳水吉的建盏遗址,这么多年来也没有再发现过曜变盏。


    当然,这是面上的事情,在池中村和后井村的一些藏家手中,应该是有一些曜变盏的碎片。


    至少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地就曾经传说,有人经手过一个曜变盏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