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定窑金彩均为国宝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贴花和手绘同时出现的瓷器,表现在上下装饰图纹用贴花,主要部位用手画。


    不过这种手绘,都是把画面,用复写纸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


    这种工艺,鱼缸用的比较多。


    凡瓷器上用了贴花,不论多少,此瓷器就不可能太贵。


    从瓷体上分析,贴花瓷其瓷体不管是否高白泥,多数都比较粗糙。


    高级日用瓷除外,好瓷体不会用贴花。


    如果是州潮瓷,目前所看到的都是贴花的。


    还有,景镇瓷用州潮贴花纸现象也很普遍。


    用贴花瓷比较多的地方,如餐具、花盆、各类鱼缸、各类大花瓶、小花瓶。


    用刻有装饰纹印,印上装饰图案,属人工绘制,有别于贴花。


    这一切工艺、特征,都决定了贴花瓷器是否有收藏价值。


    其实还是要看它的历史特征和数量大小,不能一概而论。


    当然,如果是搞收藏,还是要尽量避开贴花瓷器。


    以上这四种装饰手法,都是针对尚未干透的瓷胎,直接进行雕刻装饰,所以也被称为胎装饰手法。


    它他们的出现,和当时社会审美取向,有着密切而又不可分割的联系。


    也对提高器物的外观质量、增进鉴赏情趣、丰富艺术表现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这些工艺,在真正行内人来说,属于基本功。


    如果踏踏实实沉下心来学习、工作,就算刚开始基本功不行,时间长了,怎么也会长进一些。


    最近陈文哲的长进速度可是很快,就算是研究一下雕刻工艺,也可以让他轻易掌握大量定窑制瓷手段。


    可以说,只要雕刻手艺过关,制作一些定窑瓷器,就绝对不是问题。


    当然,一些特殊工艺,还是需要重温一下的。


    比如金彩,这个在清代成就辉煌的工艺,其实在宋代就开始被利用,而定窑的金彩尤为出名。


    金彩在文献中有明文记载,据宋人周密《志雅堂杂抄》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


    永不复脱是不可能的,年代久远,流传到现在的一些定窑金彩工艺的瓷器,都出现了破败景象。


    比如故宫博物院藏有白釉描金彩云龙盘三件,其上金彩就已伤脱,仅能依稀辨其云龙痕迹。


    此外,霓虹根箱美术馆和文华馆,分别藏有黑釉描金花卉纹碗各一件。


    只不过,元以前瓷器上,凡是有金彩的,都或多或少的有点脱落。


    就算现在没有脱落,也切记不可用鸡毛掸子清扫,否则金彩一扫即脱落,切记,切记。


    之前陈文哲学习过清代金彩工艺,所以现在只是稍微熟悉一下宋代的工艺,知道宋代相比清代落后了那些,就可以了。


    仿制古代瓷器,最忌讳想当然的使用现代工艺。


    比如金彩,同一种工艺,因为年代不同,工艺也就不同。


    历代官窑瓷器中的“金彩”,肯定是不同的。


    金彩,是指一种采用黄金色釉上彩,作为装饰的制瓷手法。


    黄金这种贵金属,自古就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极其高贵的地位,自然也少不了用它来装饰瓷器。


    陶瓷上的金彩装饰工艺,主要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金箔装饰阶段。


    第二、本金装饰阶段。


    第三、洋金装饰阶段。


    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器物上的金彩特征,就可以大致判定出其制作年代范围。


    像是清描金的瓷器,我们现在已经十分熟悉。


    而到了唐宋元明时期,就不太了解,其实那个时期,一般都是采用金箔装饰。


    唐代已有金彩彩绘陶俑,但数量极少。


    宋代以后,用金彩作装饰的瓷器,数量才逐渐多了起来。


    特别是传世品中,还有黑釉、酱釉金彩定器。


    但宋代金彩瓷器,总体来说仍数少数。


    究其原因,很可能这时的金彩加工工艺,还不属于陶瓷加工工艺的范畴。


    应当是由当时的金铺负责加工,属于另外一个行当。


    因为我们在古窑址中,很少发现金彩瓷片,倒是在古墓葬、古窖藏、古文化遗存中时有发现。


    采用金箔装饰瓷器,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贴金,一种是戗金。


    明代的《天工开物》中,记叙过金箔的制作过程。


    凡色至于金,为人间华美贵重,故人工成箔而后施之。


    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粘铺物面,可盖纵横三尺。


    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入乌金纸内,竭力挥推〔椎〕打成。


    贴金是用毛笔,直接蘸胶液,在瓷器表面书写或描绘图案。


    待胶液半干时,将金箔粘贴上并压实。


    胶液干透后,再用硬毛刷将图案之外的金箔刷掉,只留下涂胶处的金彩图案。


    戗金是使用坚硬的工具,在釉面进行錾刻,然后再在錾刻的沟槽内填胶、贴金,待胶液干透再将沟槽外的金箔去除。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古人都离不开用胶液粘贴金箔。


    至于他们到底用的是什么胶液,众说纷纭,有说用大蒜汁的,亦有说用生漆的,至今还只是一个未解之谜。


    贴金箔用的胶,都是有机物质,几百年后的今天已经大部分解。


    加之涂层很薄,留者甚少,非高科技手段无法破解。


    这时的金彩牢固度较差,保存至今者多数已剥落殆尽,只剩痕迹。


    由此可见,因为金箔装饰工艺成本高,实用性差。


    所以当年采用者就寥寥无几,保存下来的更是少之又少,但是,只要能保存到现在的,均为国宝。


    虽然古代的金彩工艺,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要仿制古瓷,还不能不了解一下。


    从严格意义上讲,那时的金彩加工工艺,还不属于陶瓷工艺中的彩烧工艺。


    那种工艺倒是与金漆镶嵌类似,从属于陶瓷制作以外的后期深加工。


    虽然缺陷不少,但是使用黄金装饰器物,是最为华美,好像也是最为高贵的。


    黄金,不管古今,都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既然是这样,古人自然不会放弃。


    所以,到了清代,就开始采用本金装饰。


    这是清代康熙时期,御厂开始运用一种新兴金彩工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