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四百九十二章 但有一疑,直当赝品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宋代人这是什么毛病?”周至听得直乐:“爱给画家起绰号,范宽原名范中正,因为性情大大咧咧,被取了个‘范宽’的绰号,到后来竟然叫开,连正名知道的人都不多了。”


    “所以这枚印章,应该是刘松年的弟子或者崇拜者,在得到他的绘画之后,加盖上去的,从印泥判断,年代在画作创作后不远,也在南宋。”


    “所以正好用白术蜜泥修复,修得真的很好。这样的小画,一点细小的瑕疵都会被放得老大,真得在细致上下够功夫,谢谢四舅妈了。”


    “谢我干嘛,能修缮前人绝品,这是多少人求不来的福气,要是觉得看得,就把之前的《筹笔驿诗》,《坐龙图》,《蜀山图》,《入山图》都带回来,我们把印章的部分给填补上。”


    “可是那些画上多是后人印章啊?还有《芒竹入山图》,直接更是清初髡残的作品。”


    “这傻孩子。”四表舅不禁好笑:“你是汝窑印泥盒入眼,边上其余物事儿完全看不见了?”


    周至往书桌上看去,这才发现刚刚汝窑印泥盒的两边,还放着几支墨锭和三个印泥盒。


    墨周至没有研究,不过印泥盒都是瓷器的,周至一眼便认出来了,第一个是明代万历青花,纹样是高士对弈图样,第二个是康熙豇豆红釉,红绿窑变互相浸染,颇具天然之美;第三个是乾隆青花龙纹,标准官窑器物,中规中矩。


    “都是瓷盒,我喜欢。”周至一个个拿起来欣赏:“正说这次出去要淘几个青花的年代器,这两件青花都刚好。”


    “万历青花官窑器小件,胎体精细密实,胎泥白净,但总体比前朝永宣青花无论在工艺还是质地上,都有不如。”


    “青花早期多用回青,晚期多用浙料,这个印泥盒釉面细腻肥厚,光泽感强烈,釉上施亮青釉,玻璃质感极好,青花发色浓重艳丽,蓝中泛紫,正是万历早期青花瓷器的标准特征。”


    四表舅笑着将乾隆青花也推了过去:“说说它。”


    “乾隆青花官窑器首先必有底款,早期底款为六字方形篆书,青花用的上等浙料,器型规整,釉色洁白如纸。”周至说完将这个印泥盒和之前万历青花摆放到一起:“几乎看不出发青,发红的偏色,但是上手细看,多有一层橘皮纹,这其实就是缩釉,却造就了我国一些古瓷器的特殊美感。”


    “浙料青花发色艳丽,但是也有元青花类似晕染的效果,说明当时浙料的性能还不稳定,也未免又仿苏料效果的嫌疑。”


    “早期乾隆青花模仿的还是雍正,康熙一路,但是胎质没有康熙青花坚硬致密,也没有雍正青花均匀细腻,功夫都做在表面,惟独花纹绘制功夫,可追永宣,当然了,因为用料的关系,发色却又不如。”


    “总体来说,乾隆青花的特征就是胎粗,工细,料不如,青花早期用笔淡雅,有晕染,犯紫;中期发色沉稳,无紫,开始满工,增加了类似书法双钩那样的勾勒填色手法;后期器型偏僵化,画工开始粗糙,青花蓝中发暗。还是很好辨别的。”


    “还有个大家都知道的特征,”周至将印泥盒翻过来:“乾隆官窑底款,年字必断笔,本来是内府样式的僵化要求,到后来却还成了鉴别特征之一。”


    “这次去首都机会难得,那里好东西不少,”四表舅点头:“只记住一点,九十九真但有一疑,直当赝品处理。”


    “自己眼力之外的东西,就算是别人再吹得天花乱坠,也不心动。”


    “宁错过,莫杀错,以你现在的眼力,瓷器一门上应该吃不了亏了。”


    “是。”周至接受四表舅的教诲:“不过书画一道我算是刚入门……”


    “你这刚入门的起点实在是太高了些。”四表舅笑道:“将盒子都打开吧,今天给你讲讲印泥里边的门道。”


    周至将宋,明,康熙,乾隆四个印泥盒子一一打开。


    “印泥盒传说始于唐代,《格致镜原》有记录,唐陈茂为尚书郎,每书信印记,捣硃礬,浇麝酒,匣以镇犀,养以透云香,印书达千里香不断。差不多是最早的朱砂印泥的记录。”


    “不过也只是少数,而直到宋代,钤印也多用墨,元代而多用青,大用还得是到元末。”


    “最初的印泥是以白术汁调和朱砂,因为水干之后朱砂会脱落,到了南宋,便开始用脱水后的蜂蜜调制,以增加印泥的粘性。到了元明时期,开始出现了真正以油料调和的印泥。”


    “最终发现,油以暴晒六年以上,脱水充分,大分子稳固的蓖麻油为最佳。”


    “但是油料在纸上容易晕散,带得朱砂也要跟着扩散,于是人们又开始想办法,通过往印泥里增加纤维的办法,达到不走泥的效果。”


    “试验了棉花、杨柳花凳诸多纤维,最终发现最佳的是艾绒和藕丝。”


    “艾绒及时艾叶经烧煮过滤晾晒捶打得到的极细纤维,一斤艾叶能得三四钱而已。”


    “而藕丝就是折断莲藕茎秆拉出来的细丝,一万斤藕梗才能得二两五钱藕丝,只够制作十盒印泥。”


    “因此清代《绘事锁言》记录:‘欲合印色者,先制油,次制艾,次制沙,三者备而色成也’。”


    “至于你刚刚说刚好都是瓷盒,那也属于外行话,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讲得清楚:印色池,以瓷为佳,而玉亦未能胜也。故今官哥窑者贵甚。”


    周至心满意足:“那是他们也踅摸不到汝窑印色池……不过一万斤藕梗十盒印泥……这本钱也下得未免太吓人呢。”


    “之所以瓷器最佳,是因为陶器玉器会‘吃油’,料器犀牙会浸色,而珐琅器更是会被朱砂腐蚀铜胎,金银器愈加恶俗。”四表舅继续讲到:“不过你要以为一万斤藕梗十盒印泥便到了极致,却又是山猪儿没吃过细糠了。”


    “四表舅这话说得……”周至想着才刚刚开始转头的国力:“这样的细糠,怕是百年内也没啥人吃到吧?”


    “也是……”四表舅将印泥盒逐一的打开:“这个,是宋代蜜制朱磦,这个,是明代永乐初年油调朱砂,这个是康熙常州龙泉藕丝印泥,这个,乾隆璟玉堂八宝印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