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九章 后宫新制与内阁制度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大明朝堂改革尚未开始,后宫改革却悄然启动。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十五日。


    马恩慧召集后宫六局二十四司,宣布了全新的內宫制度,从伙食问题,到作息时间问题都作了安排,并创造性地加入了探亲与月休制度。


    无论是宫女还是太监,每个月都有两日休息时间,休息日可以出宫探亲,不受约束。


    每年新春,则准许宫女回家半个月。若路途遥远,可适当延长。


    为了确保后宫新制可以顺利施行,马恩慧下令任何内官不得故意设置障碍,阻碍宫女与太监探亲或月休,可适当调休。


    要求所有出宫太监与宫女,不得对外谈起内宫机密,一旦泄密,则取消其所在司或局所有太监与宫女的休假、探亲待遇,同时按内宫制度进行处罚。


    后宫新制,让沉闷已久的皇宫陷入欢腾,每个宫女与太监都奔走相告,一些宫女、太监更是自发聚集到长安宫外,哭喊着,跪谢皇上、马皇妃恩典。


    一时之间,“圣主”与“圣后”之名便传遍了整个后宫。


    双喜站在长安宫门口,看着外面跪拜不起的宫女、太监,眼睛都湿润了,看着朱允炆与马恩慧走出来,高声喊道:“皇上天恩,皇妃天恩。”


    众人齐声呼喊,声音传荡在整个内宫之中。


    朱允炆看着跪拜不起的众人,板着脸喊道:“若有人懈怠,办事不利,朕可是要发怒的,各自回去办差吧,莫要待在这里了。”


    众人再次跪拜天恩,在其他太监的引导之下,才纷纷散去。


    “你哭什么?”


    朱允炆见双喜哽咽,不由问道。


    双喜连忙回道:“皇上,咱家这是感动的,现在,咱家感觉活着,有点盼头了。”


    朱允炆哈哈笑了起来,说道:“你应该说,活得像个人了。”


    双喜呜呜点头。


    可不是吗?


    朱元璋时期的太监活得没有半点尊严,一点错,都可能被朱元璋活活打死,尤其是朱元璋后期,更是行事狠厉,手段残忍,以至于所有太监宫女,噤若寒蝉,如履薄冰。


    马恩慧见自己丈夫开心,便也放宽了下。陪着朱允炆走在湖边,看着秀美的风景,有些不放心地说道:“陛下这收心之举,是为何而为?”


    朱允炆看着湖水中的倒影,总不能说是因为自己不将太监当人看,结果后来太监被朱棣收买,成了朱棣的人吧。


    “施恩广博,才能成为仁君吧?”


    朱允炆平静地说道。


    马恩慧重重点了点头,附和道:“陛下定会成为万世明主。”


    朱允炆摆了摆手,说道:“明主什么的,暂且不说。朕只是觉得,来一趟,若不做点事出来,对不起心中抱负。”


    “来一趟?”


    马恩慧疑惑地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并没有解释什么,伸手抓着马恩慧的手,说道:“内宫这边,就交给你了。从今日起,朕需要专心经营朝堂了。”


    马恩慧脸有些微红,朱允炆竟然当着那么多宫女太监,拉着自己的手。


    “皇上请放心。”


    马恩慧低着头说道。


    朱允炆看着羞涩的马恩慧,轻轻一拉,吻过马恩慧的眉心,便松开了她,带着一脸憋笑的双喜等太监离开。


    翌日,奉天殿,朝会。


    朱允炆坐在龙椅上,看着满朝文武,目光中充满了斗志。


    这里面有些官员朱允炆是认识的,但一些官员,就算是记忆中,也找不出名字来。


    中枢人员还是认得出的,礼部尚书陈迪,户部尚书郁新,刑部尚书暴昭,吏部尚书张紞,工部尚书郑赐,兵部尚书茹瑺。


    兵部侍郎齐泰,翰林院修撰黄子澄,翰林院侍讲方孝孺,解缙,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长兴侯耿炳文等一批重臣也没有缺席。


    这是朱允炆热孝期间第二次临朝,上次,还是登基时。


    朱允炆思索了很久,认为自己一没有朱元璋的龙精虎猛,可以一天处理几百件事;二没朱元璋的霹雳手段,查出来就杀,杀错了也没关系,还能多杀几个;三没有过高的智慧,可以掌控百官;四无法忍受没有业余活动,没有片刻休闲的紧凑生活……


    总而言之,朱允炆是做不到朱元璋那样,可以直管中枢六部,事无巨细,事事亲躬。


    朱元璋不喜欢丞相分权,通过“胡惟庸案”裁撤了丞相,将所有权力收揽于自己一身,但朱元璋低估了丞相的作用,也高估了自己的精力。


    几乎每一天都有两百多份奏折送入朱元璋手中,涉及批复的事件更是不低于四百件。


    纵然是朱元璋放过牛,打过仗,体格好,也经不起如此天天熬,最后不得不妥协,从翰林学子中挑选了一批人,帮助自己审阅奏章。


    而这些翰林学子,便类似于朱元璋的秘书,实际上,这也是明代内阁的雏形。


    朱允炆不想发出“朕见过凌晨三点皇宫”之类的话,决定将内阁推行出来,代行丞相权,自己握着最终的决策权便可。


    内监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承运以来,驭批国事,颇感万事繁杂,精力无法兼顾。唯恐差池之间,贻误国民,无颜于太祖。幸赖众卿家辅佐,朝纲整肃,万民归心。”


    “朕及冠之年,政务经验不足,当以贤臣为师,齐心公治乾坤。朕素闻户部尚书郁新、吏部尚书张紞,翰林侍讲解缙,皆为大才,有治国之能,特敕郁、张、解三人为大学士,内阁阁臣,参政机要。”


    “改文华殿为内阁院,中枢六部、十三省一应奏事,皆由通政司递送内阁,内阁阁臣审阅批注,报送御前。朕加印之后,发至通政司,传至中枢六部、十三省。”


    古代宰相,存在着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


    而内阁制度,便是将议政权分给内阁,将行政权分给六部,皇上自己掌控最终的决策权。


    内阁抛出,众官员震惊不已,面面相觑,一时之间有些麻木。


    朱元璋废掉了丞相,但新皇上,这是一口气弄了三个丞相啊。


    虽无宰辅之名,却行宰辅之事。


    百官议论纷纷,而户部尚书郁新、吏部尚书张紞,翰林侍讲解缙三人更是激动不已,尤其是解缙,回家七年,这刚回京师,便被委以重任,可见深得皇上信任。


    三人出班上前,山呼万岁。


    朱允炆再次下旨:“命兵部侍郎齐泰为吏部尚书,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为户部尚书,方孝孺为翰林学士,监察内阁。”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连忙跪恩。


    朱允炆没有按照历史走,历史上,齐泰成为了兵部尚书,黄子澄成为了太常卿,拥有参军国事之权,而方孝孺更几乎成为了丞相。


    这三人,成为了朱允炆的核心智囊团,最终,朱棣打入了南京!


    从现在起,历史要被改写。


    齐泰还是别管军事了,以他的能力,还是管管人事吧。


    黄子澄虽然没多少本事,户部交给他,只要善用人才,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方孝孺,一个处处以“周礼”为尊的家伙,帮着自己看着内阁,也免得郁新、张紞与解缙放肆。


    内阁推出之后,朱允炆便终于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大局与军事改革上。在朱允炆看来,为国君者,不应该事必躬亲,而应该适当放权,把控大局。


    尤其是现在,朱棣依旧是朱允炆最大的敌人,不得不防备,不得不关注。


    因为内阁制度的出现,朝会的时间自然也要修改,朱允炆决定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


    平日里,大家没事,就不用半夜赶路了,免得摔到沟里淹死。


    辰时上班,酉时下班,大概也就是早上八点至下午五点,相对于之前十几个小时而言,已经是大福利了。


    朝会结束之后,朱允炆留下了三位阁臣与方孝孺。


    郁新有些激动,看着朱允炆,强行压抑着兴奋,说道:“皇上,内阁初开,还请皇上示下,如何运作。”


    这三个阁臣也不是傻瓜,知道自己只有议政权,不敢擅自决断,否则,胡惟庸便是自己的下场。


    早点问清楚红线在哪里,说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这才好放心办事。


    朱允炆欣赏地看了看眼前的四人,点头说道:“内阁交付诸位爱卿,朕是放心的。只望诸位齐心,要务当日处理完毕,不可留待明日。可在翰林院,挑选一批人辅助办事。若遇不决之事,可通报武英殿。”


    “涉及军政方面的奏报,应交付五军都督府处置。至于国家大事,如官员任免、国库收支等,应及时送览。若是出现边疆战事,更不得延迟片刻,需马上通报……”


    朱允炆安排妥当之后,便返回了后宫。


    大明臣子的执行力是极强的,文华殿改内阁院,阁臣入主,大明朝堂开始了新的生机。


    次日,朱允炆昭告天下,结束洪武时期的冤案,赦免了一批无辜的人,同时减免了一些困难地区的赋税,令官府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者,赈罹灾贫民……


    三日,安排夏元吉等人,以采访使的身份,巡查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