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骑砍三国之御寇 > 125、去皖城、见王政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骑砍三国之御寇正文卷125、去皖城、见王政此话一出,殿内群臣皆是明白,袁绍这是定了决心,将刺杀案的放在王政身上了。


    当然,一锤定音的到底是逄纪的分析,还是袁谭的情报,抑或是沮授的谏言,认为王政的威胁比曹操更大,除了袁绍自家之外,谁也不知道。


    不过原因其实也不重要了,反正这个结果对众人而言,可谓皆大欢喜。


    许攸和逄纪面面相窥,同时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喜色,此计成矣,某人承诺的回报便算是彻底入袋了;


    而田丰与审配亦是面露振奋之色,深觉自家主公做出了极为正确的决定;


    至于一直对王政抱有敌意的袁谭更是险些便要振臂欢呼,大唱父亲英明;


    唯有袁方神情复杂,沉默不语,不知在想什么。


    而做出这番表态之后,袁绍也露出了决断的一面,直接便将朝会改为军事会议。


    他负手站立于虎座之前,沉声说道:


    众众纷纷颔首,田丰更是立刻踱步出列,拱手说道:


    身侧的审配亦是出列,附和说道:「幽州刚刚平定,犹自未稳,且主公与公孙瓒对峙多年,兵起连年,将卒皆是疲弊,眼下的确不是外征的良机,且关键是...「


    说到这里,审配顿了顿,指了指袁绍的身后,提醒道:若是眼下便去讨伐王政,可谓师出无名。」


    啥?


    袁绍闻言一怔,顺着他的指尖望去,却见正是摆在几案的文书,登时恍然大悟,


    到底是何事呢?


    却是之前扬州使团带着传国玉玺来到邺城,袁绍当时本就准备先打曹操,见了宝物后更是欣喜若狂,当即便拍板应允了王政的结盟请求,更遣使回了文书。


    两国会盟,说来自然不算小事,本不该有抛诸脑后的道理,只不过后面立刻便发生了行刺一案,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再加上袁绍是今日朝上突然改变兴兵讨伐的目标,将曹操换成了王政,所以一时间竟是大部分人都没反应过来。


    不过此时醒悟倒还来得及,袁绍立刻便望向沮授喝道:


    沮授拱手应道:


    不料沮授却没有立刻奉命,反而微微摇头:


    袁绍很是纳闷,不是你一力主张要先打王政吗?若要先打王政,怎么也得先把这盟约解除了吧?


    沮授正色道:


    这话倒


    也有理,袁绍一边听着一边微微颔首,什么其他诸侯,在他眼里说的不就是曹操么?


    让这忘恩负义的狗才在旁边捡便宜,袁绍可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但还是忍不住问道:


    沮授微微一笑,向袁绍恭敬地行了一礼:


    听到这话,袁绍眉头一皱,怫然不悦,傲然说道:「他一个布衣匹夫,黔首庶民,做这等背信弃义的事自然毫无顾忌,本将何等身份,却如何能折节效仿?


    沮授淡淡一笑,说不出的潇洒道:


    袁绍神情变得复杂起来,一时沉默不语。


    沮授却看出他已是被自家说动,之所以没有直接同意,还是因为出身的原因骄傲自矜,爱惜声名,当即继续劝道:


    袁绍心中一动,侧目望去:


    沮授笑着解释道:


    这时不仅袁绍,连殿上的其他人也都反应过来,袁谭当即双眼一亮,脱口便道:的理由!」


    沮授沉声说道:


    说到这里,沮授袍袖一拂,转望袁绍,双目闪动智慧的光采,一脸自信地道:


    这一番固然说的铿锵有力,慷慨激昂,袁绍听的亦是热血沸腾,豪情奋涌,不过寻思片刻,当即拍掌大笑,


    他再一次拍案而起,凝视着群臣,心中涌起无可匹敌的斗志:


    王政的出现,让袁绍再非原本历史上的一家独大,却也让他突然展现出了英武雄主的一面,再非曹操口中的,展现出的魄力,直让群臣一阵惊叹,甚至连沮授都面露钦佩之色。


    满殿臣子弯身齐道:


    袁绍长笑一声,顾盼群臣,双眸闪着难以形容的慑人冷光:


    只听的一声响,袁绍劲透指节,抽出了腰间宝剑,振臂一挥,锋芒闪过,登时砍下漆案一角:


    ......


    荆州,襄阳城外边境一处山道上。


    这山道离襄阳不远,依稀还可以看见远处雄伟的城池,高耸的城墙,乃是前往扬州的必经之路,不过因为时人往返两地大多更倾向于选择水路,故而显得颇为荒寂。


    但不知为何,今日这里却出现了两个人影,他们策马呼啸而来,践踏起一阵灰土,到了山道口上的一处凉亭,方才将将停住。


    这两人之间的气氛似乎有些沉闷,入得凉亭也不说话,只是埋头喝酒,偶尔对饮,从日正喝到日中,都是一身的酒气。


    山风很大,吹得他们的衣服起伏不定。


    其中一个是个年青人,眉毛很黑,眼睛很亮,长的颇为俊俏,另一个则年长些,约摸四旬上下,留着一唇细须。


    年长者喝下了手中酒杯的最后一口酒,抬头看着对面的年青人,突然低低叹了一口气,


    年青人闻言抬头看向中年人,沉声说道:


    原来这两人正是黄承彦和太史慈,而太史慈的这句反问,也将黄承彦给直接问住了,默然片刻,缓缓说道:


    太史慈剑眉一挑,


    黄承彦闻言晒道:


    太史慈诚恳地道:


    说到这里,太史慈顿了顿,悠然说道:


    黄承彦闻言一怔,


    太史慈笑了笑,长身而起,山风猎猎,吹得他衣襟飘舞,


    王政的名言?


    黄承彦一时有些茫然,王政有名言吗?当然有!


    说来也怪,他虽非名门出身,亦无宗师教导,却是自学成才,不仅武略出众,文韬亦是拔萃,故而时有惊人之语,绝妙诗文,其中不少更是流传天下,为时人传颂。


    也恰恰因为不少,所以一时间黄承彦还真没猜出来太史慈说的是哪一句。


    他望向太史慈,不确定地道:


    太史慈抬头看向山道的前方,山风扑面而来,一股豪情缓缓而生,


    他一字一顿地道:「政虽德薄能鲜,亦堂堂八尺男儿,大丈夫生逢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风势益发猛烈,吹得太史慈乱发飞舞,一旁的黄承彦怔怔看着


    自家的师侄,只觉他的一张脸上张恒散发着无形的光彩,愈发显得英武迫人,那一种壮怀激烈的情怀,竟这般明显。


    太史慈深深吸了一口气,一字一顿地道:


    黄承彦望着太史慈,脸上的神色莫名而复杂,他站起身,缓缓走到太史慈身旁,同样向着山道的前方眺望,深深地看着他,然后转头回顾,襄阳的城墙仿佛在天边一般的遥远。


    他淡淡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