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走进不科学 > 第四百四十二章 轰然沉没的泰坦尼克(下)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作为一名欧洲血统的科学家。


    在此前人生的小六十年里,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其实和华夏多多少少产生过一些交集。


    比如说他在自传中曾经提到过他家旁边有一家华夏人开的粤菜馆,老板是对很和蔼的夫妻,他对咕咾肉这道菜情有独钟。


    又比如他的大学同学里,就有一些来自华夏的留学生。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读大学那会儿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华夏的留学生成分还没现在这么复杂。


    当时能出国的虽然也有一些走后门的,但大多数都是公派学霸,这群东方来的挂壁给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但另一方面。


    华夏对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的印象,也就仅此而已了。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一直认为自己和华夏不会有太多交集,华夏这个元素只会出现在回忆录和自传之中。


    但直到今天,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才发现......


    华夏。


    这个词,不,应该说这个国家,居然和自己的生活有了如此多的交集?


    真是令人感叹......


    嗡嗡嗡——


    就在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有些出神之际。


    他面前已经填充满水基液的大坑里,忽然传来了一阵震动声。


    这是设备正式启动的信号。


    其实按照实验要求来说,这时候的F4库内是不能有人的。


    这不仅仅是涉及到卫生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人体由于生命活动的原因会向外发出辐射,同时身上的电子设备也会影响到实验的进行——虽然这个量级其实很小很小,但对于高精尖的实验来说,这都是不容许出现的误差。


    但是今天......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并没有选择离开。


    他就这样站在过道上,静静的看着下方的水面....或者说液面。


    其实由于水基液呈现蓝色的缘故,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所站的位置是没有坑底的视野的。


    但此时此刻。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的目光却仿佛透过了湛蓝色的液面,看到了坑底实验设备运行的情景。


    先是粒子束发出......


    接着微粒碰撞.....


    高能粒子散射、捕捉......


    接着经过基态化处理、磁光阱落下,孤点粒子被单独分离.......


    接着外围辐射屏蔽,短时效的破缺场生成......


    .J/psi粒子修正模组导入......


    某个微观领域中。


    一颗比尘埃还小的超低温微粒,以某种独特的自旋在水基液中‘漫步’,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美妙的尾纹。


    biubiubiu~


    这颗肉眼无法得见的微粒在水基液中的初始震荡弧度很小,但在种种设备的增持下,上方的水面忽然开始震荡了起来。


    啪——


    些许水珠落在了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的脚边,迅速透过裤脚渗进了袜子里。


    上层水基液的成分主要是重水,这种物质溅落在人体身上不会造成任何危害。


    但在低温形态下,倒是莫名有些冰冷刺骨。


    这处三十多米的坑道,此时就像是一个在颠簸的水桶一样,液体不断涌动起伏。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却丝毫没有退缩的想法,这个银发小老头用力抓着护栏,目光紧紧的锁定着下方。


    他在等一个肉眼可见的信号。


    五分钟......


    十分钟......


    十五分钟.......


    在时间缓缓来到第十八分钟的时候。


    原本湛蓝色一片的大坑里,忽然从底部透出了一道极其耀眼的红色光芒。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顿时呼吸一滞。


    这个信号代表着有一颗入射粒子击中了一个氙原子核,它们产生了自由电荷和或光子。


    同时由于碰撞赋予了一个单个氙原子的能量,与非自形态撞击它的粒子的模型量对易后是一个伪标量的原因,红色光线的亮度便代表着过量的失量偶尔度——这句话没有错别字或许语序上的错漏。


    用人话来说就是......


    越符合标准模型的暗物质,它发出的红光就越强。


    按照现有预设模型来说。


    热暗物质...也就是中微子之流,即便和原子核发生了撞击,也不会有任何光线产生。


    理论上的温暗物质则可以产生一个宽度约两厘米的光源,由于有透镜增持,最上方的人费些力还是能看到这束光的。


    至于冷暗物质...也就是标准意义上的暗物质嘛,也分成好几种情况。


    也就是此前说过的五种模型:


    弱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


    轴子、


    惰性中微子、


    超大质量粒子、


    超轻失量粒子。


    其中超大质量粒子和超轻失量粒子理论上的光圈粗细,应该是十厘米到十五厘米。


    惰性中微子则由于属性未知,争议相对比较大,不过普遍认为在18-30厘米之间。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com 】


    轴子是40厘米左右。


    WIMP....也就是目前认为最可能是暗物质的微粒,它的宽度是60-80厘米。


    而眼下出现在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面前的这道光影......


    只要不是星际玩家,哪怕裸眼都能清楚的看到它的宽度,最少都不会低于......


    两米!


    诚然。


    由于透镜、水基液介质折射率的问题,肉眼上看到的光圈可能会和模型标准有些出入。


    例如超大质量粒子可能会和惰性中微子混淆,具体的区分还需要通过仪器这个更精密的工具来分辨。


    但这里所谓的‘出入’说破天也就十几二十厘米,不可能会把一道8厘米的光圈扩大成两米那么离谱。


    换而言之.......


    这一次。


    Liner暗物质实验室真的发现了标准的暗物质微粒。


    破折号,在华夏人的引导下。


    看着泛着红光的水基液液面。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思索片刻,从连体衣内取出了一张随身携带、印有各项实验数据的A4纸。


    随后他将这张纸叠成了一艘小纸船,弯下身,透过护栏的空隙,将它放到了水里。


    震荡的水基液一边引动着纸船飘荡,一边迅速浸染着它的躯体。


    顶多半分钟不到,这艘纸船就会被打湿下沉。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注视了纸船几秒钟,将口风琴也一同放到了过道一角。


    接着拍了拍尼尔森的肩膀,头也不回的离开了F4库:


    “我们该离开了,尼尔森。”


    两分钟后。


    脱下连体衣的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回到了主控室,踱步来到了安吉·佩德罗的身边:


    “佩德罗,情况怎么样?”


    安吉·佩德罗扫了好友一眼,从桌上拿起一份报告递给了他:


    “核验无误,华夏人确实发现了标准的暗物质粒子。”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接过报告,看也不看的放到了一旁,摇头道:


    “这我知道,F4库里的红光都快照到我脸上了,那玩意儿可比数据要直观的多。”


    “佩德罗,我问的不是结果如何,而是....“


    “我们的位次第几?”


    安吉·佩德罗朝他微微一笑,指着主控屏上的直播现场画面,说道:


    “看到最前面的那盏灯了吗?我们的。”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愣了愣,回过神后并没有太过欣喜,而是鼓着腮帮子,悠长的呼出了一口气。


    只见他随手拉过一把凳子,整个人沉沉的坐了下去。


    身子前倾,十指插入银白色的头发中,表情茫然。


    不过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并没有哭。


    准确来说......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切换到哪种心情。


    对于如今65岁、同时还患有食道癌中期的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来说。


    能够在退休...或者说死前见到暗物质被发现,其实可以说是一件挺令人欣喜的事情。


    这代表他所坚持的方向没有错——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对于科学家来说,这句话堪称人生幸事。


    在漫长的科学史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至死都没能发现自己想要追寻的目标,甚至被告知投入毕生的方向是错误的。


    比如弗里德里希·弗雷格。


    十九世纪末、


    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即后来被当做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理论。


    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一切的数学都可以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其中弗里德里希·弗雷格便是一位狂热的支持者。


    弗雷格尝试使用集合的概念来定义数,在1893年完成了其着作《算数的基本法则》的第一卷,又趁热打铁,加紧第二卷的撰写。


    结果1902年的时候,罗素悖论出现了。


    弗雷格尝试解决这个悖论,但他的解答方法很快又被来斯涅夫斯基给否定了。


    弗雷格只能放弃自己努力了20多年的方向,放弃了数学,最后抑郁去世。


    还有在欧洲强子对撞机的记录片中,有一位研究超对称理论40年的小老头儿。


    当他不得不面对镜头和朋友承认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竟然是一无所获时,那种无助、颓丧、失落和伤感,真是让人心碎。(强烈建议各位去看看这个纪录片,有中文版)


    除此以外。


    白令葛也是个很有名的例子。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名字没啥印象,但想必在读书的时候都曾经看过这样一篇课文:


    18世纪初叶,科学大发展的前夕。


    在德国匹兹堡大学,几个学生给一个老教授带来了一些他从没见过的奇妙的化石。


    其中不仅描绘着飞鸟、昆虫以及其他珍禽怪兽,甚至还有介绍太阳、月亮和刻画着类似希伯来文的古老而又难以理解的石头书。


    教授看后十分兴奋,立即跟学生一起到了发现化石的现场,再度挖掘出若干片化石。


    从这一天起,教授便废寝忘食地埋头整理那些采集到的标本。


    经数十载的辛劳,这位教授的努力终于结出了果实:


    一本精美的包括有21张化石石版印刷图片的辉煌专着出版了,书名为《匹兹堡石志》。


    然而最后这位教授却发现,这些化石是伪造的,是学生们对他做的恶作剧。


    于是很快这位老教授便抑郁而终。


    此人就是白令葛。


    因此和以上这些人比起来,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无疑是幸运的。


    这代表他的路没有选错。


    但另一方面。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在暗物质领域投入了几乎整个科研生涯,前前后后足足三十余年。


    同时从履历和成就上来说,他也无疑具备发现暗物质的资格和实力。


    可眼下暗物质的发现者并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看着他人在面前登上封神长阶,荣誉加身,这无疑是一件憾事。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恐怕这辈子都难以忘记这一天与这一幕。


    在沉船面前。


    他像是自己的偶像华来士·哈特利一般展开了双臂。


    但在海水淹没自己躯体的时候,却远远做不到自己偶像那般释怀。


    这......


    或许就是科学残酷的一面吧。


    一如华夏的那句古语一般......


    一将功成万骨枯。


    此时此刻。


    全球各地的实验机构桌面上,几乎都摆着和Liner暗物质实验室相同的实验结果。


    这是一份无可辩驳的报告。


    这些实验机构中,每个人的情绪都各不相同。


    有人欣喜。


    有人木然。


    有人咒骂。


    也有人哭泣。


    但无论这些人内心想法如何,他们都无法改变一个既定事实的发生:


    发布会现场,越来越多的指示灯开始变绿了。


    同时依旧由于‘大势’的缘故。


    即便是那些对华夏态度极其恶劣的机构,此时也只能无奈的按下对应的指示灯——这时候不承认事实,丢脸的只有自己。


    于是乎。


    第一盏灯.....


    第七盏灯......


    第十五盏灯......


    ......


    当最后一道指示灯变绿的刹那。


    现场顿时一静。


    但一秒钟后。


    会场便骤然爆发出了惊雷般的掌声,无形的热浪仿佛要掀开屋顶。


    徐云和陆朝阳不需要任何人的示意,便同时从座位上站起,用力的拍着手掌。


    徐云身边的克里斯汀也同样站起了身子。


    这位大孝女的神情虽然没有徐云和陆朝阳这么激动,但却带着些许崇敬。


    像陈姗姗、张晗这种相对比较感性的女生,此时的眼中已然泛起了泪光。


    这是值得...不,这是必然会载入整个人类科技史的一幕。


    一如2013年会议室的那张照片一般,流芳千古。


    希格斯....


    特胡夫特......


    塞林格....


    杨老......


    这些顶尖大老,同样在座位上鼓着掌祝贺。


    纵观整个现场。


    只有两人的脸上没有挂着笑容。


    其中一人是铃木厚人。


    此时这个小老头正臭着堪比孙笑川的脸,极不情愿的拍着手,频率慢的和《雪中》的慢动作镜头似的。


    而另一人则是......


    爱德华·威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