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都市言情 > 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 > 第172章 合作写论文,隆重的送别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第172章 合作写论文,隆重的送别


    周灿每次都是全力以赴,再加上有着骨外、神外的扎实功底与大手术经验,他的表现相当不俗。


    在抢救与诊断中,急救生智医术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大。


    遇到紧急抢救,这门特殊医术会自动为他带来智慧,诊断思路比平时要清晰50%。而且自带头脑冷静效果。


    别的医生遇到病人出现险情时,慌乱、紧张那是在所难免。


    就连经验丰富的刘主任遇到病人出现大的险情时,也曾表现出高度紧张,焦虑。额头上不停渗出汗水,表情也会变得格外凝重,语气急迫。


    可见急救生智医术所附带的头脑冷静是多么宝贵。


    人越急,脑子越乱,分析能力越差,出错的概率也更高。


    周灿能够屡次在抢救中立功,表现极为优秀,绝不仅仅是一方面的优势。


    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叠加。


    同时进入重症医学科的32个规培生,与他比起来可就相形甚远。


    他们很多还停留在简单的学习各种仪器的操作、如何泵药,如何上血滤机、呼吸机之类的基本操作与较低浅的抢救层面。


    对于灵活用药、处理各种突发险情,他们完全没那个能力。


    周灿却是一骑绝尘,规培仅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可以像高年资住院医那样独立值班。


    雅文吧


    甚至经常有高年资住院医请他帮忙。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一定比高年资住院医厉害。各种基础知识的学习尚且没能学全,进阶的知识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他一直表现得非常谦虚,也非常勤奋。


    遇到不懂的,往往会及时向上级医生们虚心请教。


    在重症医学科渐渐取得的超然地位,为他的请教提供了极大便利。


    别的规培生都是向住院医请教。


    周灿却可以直接向主治、主任医师请教。


    千万别小看这个优势。


    住院医对很多问题的理解是远远无法达到主治、主任水平的。向主任医师请教,得到的解答会更透彻,更深入。


    甚至很多时候旁征博引,可以从一个简单的小问题引伸出多个与之关联或类似的问题。


    一两次请教,或许差距不明显。


    周灿请教的次数多了,积累也是越来越厚实。


    这也是他能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实力真追高年资住院压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


    石医生以7床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为根据,邀请周灿一起深入研究,写论文。


    目前已经有了不小的进展,论文内容也在不断扩充。


    可惜实例仅此一例,这也导致要查的资料非常多。


    有时,看似只有短短几句话,或者几组数据比对,却需要花费两人很多时间与精力。


    再加上患者体内感染的寄生虫暂未在任何医学论文、杂志、书籍中发现。


    这同样大幅提升了研究难度。


    虽说写论文的过程无比艰难,但是对周灿的好处也是非常大。


    要知道,石医生可是把这篇论文当成评审副主任医师的论文之一。在级别上相当高。


    周灿将来晋升主治医师,这篇论文就是很好的依据。


    比那些花钱买论文,或者东抄一段,西抄一段的伪论文高级太多太多。


    一个月的规培期结束后,其他规培生纷纷离去。


    金铭希去了消化道外科规培。


    周灿却是仍然留在重症医学科继续深造。


    ……


    时间荏冉,日月如梭。


    三个月的重症医学科的规培生活,充实、紧张,几乎每天都会送别逝去的生命。


    周灿在这里面工作久了,最大的感受就是无力和无奈。


    医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太多了。


    有时候看着一些年轻生命的逝去,他心里特别难受。


    不过在这三个月内,他也从一个重症病房的菜鸟,变成了出手干净利落,用药果断,抢救狠辣的干将。


    经他抢救的患者数不胜数。


    很多都是周灿把他们从鬼门关一次次拉回来,然后小心翼翼的照护着,最终平安的送出ICU病房。


    每次有这种好转的病人送出重症病房,医护们都会特别高兴。


    经常开玩笑说,终于又送出去一个活的。


    周灿离开重症医学科的这一天,终于还是到来了。


    在这里呆久了,他与医生、护士们也有了很深的感情。每次在抢救病人时,大家就像战友一样往上冲。这种科室间的团结氛围,任何一个科室都比不了。


    包括急诊科。


    在重症医学科内,也有着各种竞争,偶尔还会有勾心斗角,不过大家却始终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和睦、团结。


    组与组之间,没什么隔阂。


    医生与护士有时候就像一起拼搏的‘夫妻’。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周灿对这个科室充满不舍。


    天下终无不散的宴席,他该转往新的科室规培了。


    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办公室内,刘主任亲自为他送别。


    “小周,虽然这三个月我是你的带教老师,但是我感到特别幸运。带你的过程中,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特别是你在外科方面的经验,以及勇于探索的无私无畏精神,还有脑回路清奇的诊断能力,都让我获益匪浅。这三个月,重症医学科的重症病人转出率一直在提升,住院周期大幅缩短。我知道,你的功劳最大。”


    刘主任看着周灿,心中那是一万个舍不得他离开。


    这员干将不但为重症医学科带来了极强的活力,而且效果极为显着。


    周灿喜欢反复研究那些他认为有可能经过治疗后好转的病例。


    等到病因明确,或者有了一些可以实施的手术方桉、治疗方桉后,他都会及时的向刘主任提出来。


    三个月最少帮助超过七十位患者成功脱险,那些患者最终全部平安的转出重症监护室。


    “受到你的影响与启发,让我意识到了重症医学科的严重不足。我们以前确实太保守了。我已经向医院提出申请,增加一个轮值机制。神内、心胸内科、消化道内科、妇科、产科、神外、心胸外科、消化道外科等多个权重科室,每个月派出一位主治以上级别的医生到重症医学科参与值班。”


    “术业有专攻,有专科医生的加入,对于重症患者的诊治将会得以积极推动。可以减少死亡率,大大提高重症患者的好转率。”


    刘主任也意识到再这么当和尚撞钟,不行。


    就好比一棵小树,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被风吹倒了,连根都拨了出来。


    第二天,这片区域的护林员张三看见了,赶紧跑过去把它扶起来。


    本来想要给它打个木桩,又担心伤害到它的树干,于是就这样扶着。一直等着它,想要让它重新长好。


    张三每天就这样扶着它,连吃喝拉撒的间隙都得叫老婆过来帮忙。


    还得叫老婆天天给它浇水。


    就盼望着这棵树的根系能够早日重新扎进泥土内,变得稳固。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着,张三为了帮助这颗树苗重新站起来,夜以继日,与老婆两人对它百般照顾。非常辛苦。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这棵树很争气。树根重新扎进泥土深处,不需要张三再扶着了。


    它又重新恢复了生机。


    然后过了没多久,又有一棵树被风吹倒了。张三与他的老婆又是老办法,‘傻人式’的扶着,日夜照顾。这时农夫李四走过,看到后就提出一个建议。


    可以给这棵树做一个三角架支撑住树干,然后把根部的泥土重新加固,再浇水帮助这棵树渡过难关。


    张三刚开始是不愿意的,害怕伤到这棵树。


    在李四的劝说下,最终答应试一试。


    结果,发现用了李四的办法后,树苗不但没死,反而只用了半个月就恢复了生机。


    从那以后,张三再也不傻呼呼的蛮干了。


    从这个小故事不难看出,图雅医院目前的重症医学科,对病人的治疗方式就是护林员张三的傻子模式。看着特别辛苦,特别累。


    但是效率低下。


    治疗方式太过保守,对病人其实反而不利。


    周灿的到来,就像是那个路过的农夫李四,大胆的提出各种手术建议,或者诊明真正的病因,对病人进行积极治疗。


    看似冒险,效果反而更好。


    刘主任意识到重症医学科的治疗模式有问题,这就行了。


    至于怎么解决,周灿不会管。


    申请让各大权重科室派主治级别以上的医生过来轮值,在周灿看来不一定能够实施。


    这其中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


    真正的解决办法,恐怕还得努力培养本科室的医生。可以让他们去权重科室进修。


    “小周,规培结束后,有什么想法?”


    “我会回急诊科工作。”


    “要是你能来重症医学科工作就好了。你要走,我是真的特别不舍。”


    刘主任看着他,目光中透着浓浓的不舍。


    “其实我也挺舍不得您与其他同事,但是医学道路的求索,本就是马不停蹄的向前行进。我将来可能会成为一名外科医生,专攻领域目前还没想好。”


    周灿绝没有进重症医学科的想法。


    以后有需要,回这里进修学习倒是可以。


    “就知道留不住你。下一个规培科室是哪?”


    刘主任露出一丝苦笑。


    在不少医生眼里,重症医学科是个吃香的科室。但是在周灿这种超级医学天才眼中,可能还真有些看不上。


    “下一个规培科室是心胸外科,然后就是消化道外科,最后是普外。把这几个科室规培完了以后,我会转到内科的几个科室规培。”


    三年时间,看似很长。


    对于周灿来说,却是十分紧凑。


    打根基方面,医院明显在把他当成全科精英医生来培养。


    整个图雅医院,能享受到他这种待遇的医生并不多。


    “行吧!反正这三个月,你与重症医学科也算是结下了深厚的缘分。以后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找我。等你学成之后,也可以时常来重症医学科转转,帮一帮那些生命垂危的患者。”


    刘主任只能退而求其次。


    “谢谢您这三个月对我的照顾和栽培。还有胡医生、石医生、鱼副主任等人也给了我许多帮助,这些我都会一一铭记在心。将来肯定会经常过来患患门的。”


    周灿对他们是真的充满感激。


    这三个月,他学到了许多极其珍贵的急救知识。


    这对他将来回急诊科工作,乃至一生的行医,都会有着巨大好处。


    “哈哈,周医生刚才可是提到我的名字了!”


    鱼副主任从外面走了进来。


    胡医生、石医生等人也是陆续进入办公室。


    “你们有的在当值,有的下班在家,怎么都过来了?”刘副主任惊讶的看着这些人。


    “这不是听说周医生要走了,有些舍不得嘛!我们一商量,就赶过来跟他道个别。”


    胡医生笑着解释。


    “谢谢!谢谢你们如此看重我。能遇到你们,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缘分。今后就算走了,我也会想念大家。”


    周灿双手合什,连连向他们致谢。


    这么多人为一个规培生送行,真的是太隆重了。也说明他们把周灿看得很重。


    只有在乎,才会赶过来送别。


    章节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