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小农民 > 第331章 两军斗兵在艾山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丢失了黄县,折损了单廷圭。


    秦明气的脸色铁青。他在中军帐里,来回踱步。


    “说说吧,能有什么办法打败潘小安?”


    魏定国怒气冲冲,“这腌臜东西,杀了单廷圭,我必不饶他。


    还有哪些投降的败类,实在可恶。”


    魏定国是火爆脾气,点火就着。


    “现如今,潘小安那边有多少兵马,可曾打探清楚?”


    哨探小将上来禀报:有廖望带领的骑兵队三千,有刘强带领的弓弩队一千。


    有凌振带领的火药队一千,还有吴三刀的步军队一万。


    还有王大福带领的亲卫队五百。”


    “呵呵,也才一万多人而已,怎么就不可战胜?”秦明不解。


    “将军,这些骑兵队的马匹都来自辽北,奔行速度快,耐力也强。


    再有就是他们的装备精良。骑兵队用的是草原弯刀,还配有弓弩。


    他们的骑兵招募简单,只要能控制马匹,会装填弓弩,就能当上骑兵。


    而他们的步军也是如此,一人配置一长一短两刀。


    他们的钢刀锋利,咱们的步兵盔甲在他们的钢刀面前有如无物。


    咱们的士兵有盔甲,他们的士兵着便衣,在行动上就已经慢了他们很多。”


    黄信作为秦明的得意弟子,分析的头头是道。


    “还有吗?”秦明想深刻了解一下这支军队。


    “还有就是他们的军粮,比咱们吃的好。”


    “他们吃了什么?”秦明问。


    黄信命人把缴获来的刀具,弓弩,行军袋拿给秦明看。


    秦明不去看道具,弓弩,而去看那个行军袋。


    行军袋是一个双肩包,包上还有钮扣。


    秦明拿过行军袋,打开纽扣。里面有:


    一支带有盖子的竹筒水杯,一袋炒好的面粉,一袋地瓜干,一包石磨煎饼,还有一袋小咸鱼。


    “黄信,你说的不错。他们确实吃的好。”


    秦明认可的说道。


    在里一层,秦明又翻出一个小包。


    小包里有一袋中药粉末,是用来止血止疼的。还有一小卷缠布,用来包扎伤口。


    看到这些东西,秦明默然无语。


    过了好一会,秦明才开口问道:“他们是怎么做到装备如此齐全的?”


    黄信说,卑职让人打听过,说是东夷府有好几个生产基地。


    府县的百姓在农闲时,专一生产军用物资,由官府统一收购和分配。


    军粮也是这样生产的。说是有个煎饼厂,一天可以生产几万张煎饼。


    秦明叹息,“果然打仗,都是打的战备。”


    “咱们梁山军,只占了这几府之地,财力,武力,人心,都跟不上。


    咱们只能快速发展,若是停摆下来,只会自取灭亡。”


    黄信与魏定国深表赞同。


    “军师他们还想着稳固州县,徐徐图之。他们却不知道,安民比打胜仗更难。


    粮食无产出,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还要再供应咱们梁山军。


    这些百姓如何承受的住?长此以往,不用朝廷来剿,咱们也会自乱。”


    黄信和魏定国面面相觑,不明白为何秦明要这样说?


    但听他的意思,怎么有点想投降呢?


    秦明拿起钢刀,对着桌角一砍,木块应声而落。


    “好锋利的钢刀,这应该是用精铁打造吧。咱们梁山军的铁匠,可没有这么好的技艺。”


    秦明看向东方,他对这一战,有些不抱希望。


    潘小安来到军营之后,也召集将领议事。


    他看着手下这些“大将”忍不住好笑。


    刘强是个村里人,吴三刀来自武术世家,凌振来自火炮营。


    就只有廖望,是出自正统武将之家。


    所谓名将,也需要一刀一枪,一阵一仗打出来。


    没有上过战场,学会再多兵法也没有什么用。


    影响战争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布局,装备与人的意志力。


    纸上谈兵,徒劳无功。


    “将军,现如今黄信在招远,魏定国在栖霞,咱们该如何用兵呢?”


    廖望点出这两座城池。


    招远靠近界河,栖霞要走艾山。这两座县城地理位置特殊,不适合骑兵作战。


    廖望想看一看,潘小安如何用兵。


    招远城小,有界河为屏障,这需要用小小船。潘小安没有时间去征集小船。


    所以,他决定先行出兵去栖霞。


    如果把栖霞拿下,招远困守一隅,不破也败。


    所以,攻打栖霞没有意义。


    潘小安决定走艾山,向栖霞前进。


    潘小安的作战意图,很快就被梁山军得知。


    秦明看着眼前的作战地图,也在分析。


    潘小安之所以不进攻招远,是因为界河水宽,无船可渡。


    招远城小,骑兵没有跑马之地。潘小安只能放弃骑兵优势,这对他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他一定会走艾山,进攻栖霞。


    黄信和魏定国深以为然。


    “将军,那咱们是不是要在艾山设伏,给潘小安来个瓮中捉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秦明捋须,“正是如此。魏定国,这事由你去安排。”


    然后,他又对黄信说道:“你回去以后,固守招远。


    若是看到艾山火起,你便趁势去攻打黄县。


    咱们给潘小安来个掏老窝。”


    黄信和魏定国拱手受命。


    黄信回到招远,开始准备船只,他要从水路向黄县进发。


    魏定国则带领手下来到艾山。


    艾山山高,山头众多。峡谷幽深,极难行走。


    魏定国的兵马就扎在艾山主峰山腰之上。


    艾山顾名思义,就是产艾较多。此时,春暮,山上飘着艾草香味。


    “将军,前面就到北崮山,是不是要休息一下?”


    崮山有着独特的山貌,整个山光滑的就像是一块倒扣起来的圆石。


    潘小安看看天色将晚,便下令安营扎寨。


    “小安叔,吴校尉抓来一个奸细。”


    吴三刀押上来一人。


    这人三十来岁,脸上带有菜色。看其装扮,倒像是个猎户。


    “你是何人?为何来我营前窥探?”


    那人忙道冤枉。


    “将军,小人巩义。乃是巩家山的村民。祖辈以打猎为生。”


    “将军问你为何来营中窥探?谁让你啰哩啰嗦说这许多?”


    “小人本来在双角山一带打猎,但这几日,山上突然来了一群山匪。


    他们凶恶的很,把我们猎户全部都扣押了起来。


    若不是小人跑的快,也被他们抓去。”


    “那你为何不躲在家里,又出来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