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商业帝国 > 第346章 君前问对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吕建发现这位老者,竟然是一位饱学大儒,见识真的是难得。对当时现在科举必读的四书五经,更是有独到的见解。


    “以先生这样的渊博知识,为什么止步在了举人之阶呢?”


    老者一笑:“当今科举,是按钱来计算的。我能走到举人的地步,就已经耗光了我祖上留下来的所有家财,再往上走一步,实在已经无能为力了。”


    吕建默默的点了点头:“这样吧,我看先生是饱学大儒,还有在家乡教学的经验,是有真才实学的。我聘请先生为我家的西席。可否屈就?”


    这位老者当时眼前一亮,没想到自己机缘巧合,有了这样的收场。当时感激涕零:“那就请大人将少爷交给学生,学生绝对不会辜负了大人的收留之恩。”


    吕建尴尬一笑:“我不过刚刚新婚燕尔,还没有子嗣呢。我请先生教导的,是我的两个妹妹。”


    一听这话,老者就神情淡然了。这在他这个时代人的认知里,教两个女孩子读书,简直就是对他的侮辱。


    “还有是我一个好友的儿子,就是东江镇毛帅的儿子,毛承斗。”


    一听说是毛文龙的儿子,这个老者就激动的豁然起身:“学生是多么的有幸,能做抗金大英雄后辈先生。学生向你保证,我将倾尽所有,将毛帅之后,培养成一代青年才俊。”


    吕建非常欣慰:“如果毛帅将门,能出一位饱学之士,那就是毛帅的大幸了。”


    这时候才想起询问对方的姓名:“还不知道先生尊姓大名。”


    这个老者才小心翼翼的,在怀里拿出了黄册(户口本)“学生张申字鸿如。”


    “好,那现在就给先生一座小院安顿下来,平时还请先生帮我写写奏折。”


    这就又等于师爷了。


    然后吕建尴尬道:“我这个人只是个秀才出身,不善于写文绉绉的东西。先帝时候,我只给潜邸的当今和先皇写奏折,也是大白话。但现在不行了,现在,大家都嘲笑我的出身了,嘲笑我这个士林新秀了,实在是拿不上台面。所以,以后的奏折什么的,就请先生辛苦。”


    能够参与政事,正是张申求之不得呢,赶紧痛快的答应了。


    正这时候,一个小太监跑的是满头大汗,进了院子,看到堂屋里坐着的吕建,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到面前还不等站稳脚步,就尖着嗓子喊道:“皇上口谕,宣参知政事皇上备询忠义候,火速进宫见驾啊。”


    对这种突发事,吕建是有心理准备的。


    这一定又发生了关乎自己,或者是崇祯的大事。


    崇祯这是要自己这个在他眼中,已经是可有可无的备询出面,或者替他顶缸,或者为他当枪。


    快速的在自己腰间的书袋里,掏出一锭精美的五两银锭,递过去。


    吕建随身书袋,随时都有五两一两的,铸造精美的银锭傍身。


    只要进宫,遇到什么小太监小宫女啊,只要能搭的上话,根据目的不同,就会奉上或一两,或五两的打赏。所以,吕建在宫中宫女太监心中,人缘极好。能在这些宫女太监口中,随时探听宫中秘密。都到了如果他愿意,可以随时知道皇上和皇后,行周公之礼的情况。


    同时,原先他的腰间,还随时挂着一些价格不菲的挂件。那是专门对待官员同僚的。只要同僚走在一起,不知道哪句话,哪件事,让吕谋欢喜了,立刻扯下一个馈赠。


    所以,前段时间,吕建在同僚中,虽然在那段时间,被两党都视做异类,但私底下,交情却还是不错的。


    不过这段时间,吕建不需要了,因为他是满朝的公敌。


    一锭五两的银子递过,小太监立刻笑的见牙不见眼:“多谢吕大人打赏。”


    “小公公,今日集英殿召对,都有谁啊。”


    “今日的,皇上昭对来京述职的山西布政使,督御史。”


    一听这个,吕建笑了。


    自己刚刚获得自己两块禁区,被山西官员伸手的消息,结果,这个山西布政使就送上门了,好,很好,看来刚刚买的牙笏,这就要派上用场了。


    拿起那个长大厚实的牙笏,吕建还特意挥舞了两下,呼呼带风,很是趁手。


    集英殿里人不少,首辅黄矿,以及诸位阁臣,科道诸位都在。但六部里,只有户部尚书李侍问。剩下的,就是山西布政使黄嘉诚,山西道御史侯徇,山西监察御史董国良了。


    看来,今日是专门针对山西的事情了。


    吕建进来之后,被崇祯赐座,然后继续神情凝重的询问山西官员:“今年的旱灾怎么样?”


    黄嘉诚回答:“还在继续,但臣来时候,下了一场大雨,有所缓解。”


    再问:“年前先皇和朕,留给吕建王庄出产两百万担粮食备荒,都发下去了吗?”


    “巡抚衙门拨付地方,已经发下去了。百姓无不欢欣鼓舞,高呼皇恩浩荡。”


    “洪承畴,武之望办事得力,当褒奖。”


    黄矿点头:“臣遵旨照办。”


    然后再问:“流寇情况如何?”


    回答:“原先有几股,剿灭了。现在的,都是陕西那边流窜过来的,臣等正在组建黄河防线,以防陕西流寇,流窜山西。”


    看向吕建:“你写封信,告诉民兵总督何文钊,让他发动民兵,牵制住陕西流寇,不得使其再祸乱山西。”


    吕建欠身:“遵旨。”


    崇祯再问:“流民情况如何?”


    黄嘉诚看了一眼吕建:“官督商办地瓜商屯,还有皇上原先封地,大部分都在山西,为山西安置了许多流民。流民的问题不大。”


    “难道山西就没有吗?”


    “臣不敢欺君,有,但大部分都是从陕西过来的。”


    吕建心中冷笑,好个以邻为壑,把事情都推得干干净净。不过你拍我马屁也没用,一会儿我就要用这趁手的家伙,拍死你。


    “地方兵备怎么样?”


    侯徇回答:“都指挥使司,正在完备整训,只是缺少钱粮。”


    “下旨兵部,将山陕卫所钱粮补齐。现在西北流民遍地,一定要将他们压伏住,不能再形成大的流民暴动,一定要稳住西北,这个帝都的大后方。”


    然后再问:“现在吏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