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 > 第16章 颍川陈氏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刘表教授孩儿之余,自然少不了要在校场之上,给刘琦、刘琮兄弟俩实际演练演练武艺。


    而刘表的枪术、剑术以及箭术,自是引得一众孩童乃至在校场之上操练的于禁、刘磐以及族中精壮的欢呼。


    其他人看不明白枪术、剑术,但于禁、刘磐在武艺上还是颇有造诣的。


    因此看到刘表虎虎生风、杀机凛然的演练,自然明白这是一等一好的武艺。


    而箭术是最为直观的,刘表弓马娴熟,更是能开三石强弓。


    不但能够百发百中,每一箭都力透箭靶,更是十箭连射,箭箭命中红心。


    随后刘表又给众人演绎了一番什么叫做“三星连珠”,是以刘表的神射自然引得众人欢呼雀跃。


    陪伴妻儿的时光飞逝,虽只数日,父子间却已更显亲近。


    转眼来到年关,刘表也陆陆续续的收到众多回礼与回信。


    其中兖州东平国好友张邈以及青州东莱郡的刘岱、刘繇兄弟,更是送来了足足四车的“左伯纸”(太史慈也是青州东莱郡人士)。


    左伯,字子邑,青州东莱人。


    左伯在龙亭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基础上,继续改进,用麻料和当地丰富的桑皮原料,最终造出“左伯纸”。


    其纸厚薄均匀,质地细密,色泽鲜明。


    “左伯纸”在此时可以说是最好的书写纸张了(如今山东临朐(qu二声)手工纸就是传承的“左伯纸”制作工艺)。


    有了这四车“左伯纸”,今后不管是抄录书籍以做传承,亦或借花献佛送予友人,都是不二之选。


    而最让刘表吃惊的则是山阳太守刘舆(一作刘方,刘岱、刘繇的父亲),竟然派兵送来的百把军弩,以谢刘表父子告知太平道叛乱之情。


    忙碌了一年,刘府上下,自是少不了过个热热闹闹的大年。


    过完年,正月初十是陈氏祖父陈寔八十大寿,于是刘府上下,又开始了忙碌的准备。


    刘表要携妻儿回家省亲,行程人员还特意带上满宠、伊籍二人。


    于禁、刘磐等人则继续操练士卒,以应对黄巾叛乱,保境安民。


    告别刘父,刘表一行人,带上装满了十数辆马车的物品及财货,再加上一众仆从及侍卫,浩浩荡荡足有两百余人马。


    正月初二,一行人自兖州山阳郡出发,过济阴郡、陈留郡,入豫州颍川郡,整整六日,方才到得陈氏所处的颍川许县。


    这个许县也就是历史上曹操迎奉献帝,定都的许昌。


    一路上因为马车速度慢,因此路程很是紧凑,自然也就没有时间寻访贤才了。


    因此兖州才俊名录上有记载的,李典所处的济阴豪族,也来不及当面拜访。


    而陈留猛将典韦,性格任侠,杀人逃奔,还不知在哪座山上抓老虎呢,自然更是找不到了。


    许县十里亭,陈群带着仆从十里相迎。


    “弟陈群见过姐夫。”


    陈群双手作揖,躬身行礼道。


    “自家人,切莫多礼。多年不见,长文已然长成大男子汉了。”


    看着眼前的陈群,刘表思绪万千。


    历史上陈群成为曹魏重臣,是“九品中正制”和《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而“九品中正制”延续四百多年,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制。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


    只是到了东晋及以后,州郡选拔人才的中正官,多被豪门把持,不复公正。


    出身寒门者品行才能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品行才能不佳亦能位列上品。


    于是就形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不过刘表对于陈群还是非常欣赏的,于是双手将其扶起,细细端详一番,然后开口言道。


    “快去见过你阿姊吧,这一路上她可是对你思念有加呢。”


    陈群于是别过刘表,来到刘表身后的马车内,姐弟相见,自是少不了一阵唏嘘。


    陈氏挂念家人,自是也少不了问及父母亲长以及祖父的近况,他们身体如何,吃穿如何等等。


    好半晌,陈氏才微微平复心情。


    看着眼前仪表堂堂的男子,陈氏想起自己出嫁之时,弟弟陈群尚才三岁,如今十六年过去,已然长大成人了。


    “长文,如今可有婚配人家啊?”


    陈群闻言,脸色微红,低声道。


    “父亲大人,有意荀氏女,前些时日与慈明先生相约,只是不知详情。(荀爽字慈明,荀爽是荀彧的叔父,时人有言“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陈氏见陈群神情,听陈群话语,知他对这门亲事自是满意的,只是不知父亲大人是否已经促成此事。


    随后陈氏又唤来刘琦、刘琮二人,甥舅相认,陈群也忙拿出两块玉佩相赠。


    一时之间,16岁的刘琦,7岁的刘琮,19岁的陈群,尤其是刘琦与陈群几乎年纪相当,场面着实有趣。


    随后一行人来到陈氏宅院,陈纪夫妇及陈氏的几位叔父也携一众仆从相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刘表快步上前,躬身拜道。


    “婿刘表见过岳父、岳母大人,怎敢劳岳父、岳母大人相迎。”


    陈纪点头含笑,而这时陈氏早已扑到母亲怀里,十六年未曾相见的母女,顿时已无语凝噎。


    这时陈纪身后走出四名男子,正是他的四位弟弟,也就是陈氏和陈群他们的四位叔父。


    陈寔(104-187)共育有六子,陈纪(字元方,129-199)、陈政、陈洽、陈谌(字季方)、陈信、陈光。


    其中陈纪、陈谌最为有名,并与父亲陈寔,被豫州名士共称为“三君”,只是可惜前些年陈谌因病逝世,是故没有见到。


    “见过二叔,三叔,五叔,六叔。”


    刘表躬身行礼。


    二叔陈政忙扶起刘表。


    “景升,都是一家人,且莫要太过多礼。”


    这时刘表见随后赶到的十数辆马车及一众仆从,刘表忙对岳父陈纪及几位叔父说道。


    “祖父大人八十大寿,表特意带了些仆从,做些闲杂琐事。”


    陈纪几人闻言,更觉满意。陈氏起家毕竟时日尚短,不管是家财亦或仆从人手都有所不足。


    父亲陈寔八十大寿,必定宾客云集,到那时要是招待不周,还真是打脸之事呢。


    这时刘表回头,对伊籍、满宠吩咐道。


    “机伯、伯宁,且安排仆从将一应物品财货搬到陈氏库房,另外陈氏宅院安顿不下这么多人,再安排扎好营盘,以供歇息。”


    伊籍、满宠得令自去安排不说,几位叔父也忙安排陈氏仆人上前帮忙。


    刘琦、刘琮也上前拜见姥姥、姥爷。岳母忙引着陈氏姐弟及两个外孙入院歇息。


    “我等且先拜见父亲大人吧。”


    陈纪见其余众人已安顿好,随即对刘表说道。


    刘表闻言自是应诺,随即二人来到内院中。只见须髯尽白的陈寔,此时正仰卧矮榻,晒着太阳,闭目养神。


    闻听声响,陈寔方才悠然起身,睁眼之时,已是精神抖擞。


    而刘表对这位有些老态龙钟,慈眉善目的祖父陈寔却是敬重不已。


    陈寔的品行高洁,对后世影响都很大。


    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把他的事迹,列入到中学课本之中,并将其称为民族传统道德的光辉典范。


    如今在许昌还有“陈寔像”、“徳星亭”、“陈寔墓”等诸多古迹。


    而陈寔父子更是留下了“梁上君子”、“先见之明”、“髡陈寔”、“德星聚”、“难兄难弟”等诸多的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