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 第51章 准备武器装备(上)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王三“继续晕着”。


    一连几天都没有露面。


    种光道也没心思管王三,因为他正带着人满城内砸“扑满”,但凡有点家资的中产,全都被他用各种理由拿下。


    然后将收罗来的钱粮,赶紧分下去,将城内之前各方地痞全部招揽进来,他们吃大头,剩下的拿小头,赢得满城欢呼。


    韩老医来到了衙门,给王三做回访。


    但其实,是来告状的。


    王三一晕,之前大家虽然牢骚王三禁足,但王三好歹配给了足够的食物。


    而现在呢?


    种光道治下,根本就是一群突然获得了权力,能左右一群人生死的地痞恶霸。


    恃强凌弱的事情越发的多,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家中只有女儿的人家,女儿被侮辱的事情。


    但扯去告状,种光道的手下也会相互遮掩,这些人只能忍气吞声。


    对大同军的怨懑也在累积,毕竟是谁说的那么好?


    是为了穷苦人家做主的?


    现在呢?


    韩老医叹了一声,走进了衙门内。


    接着他看到了衙门的后堂位置,已经架起了一座高炉跟锻打冶炼的装备。


    三十几个汉子,拿着铁锤、正在敲击铁条,打制武器。


    王三拿着两本书《奇器图说》、《铳考》。


    然后坐在桌子后,拿着一根铁管,不断对比图纸。


    谢阿金正在边上擦汗,大夏天,衙门这边,也热的很。


    “三爷,韩老医来了。”


    “哦好,请去边上休息一二,我这边马上就好。”王三头也不抬,继续对比着《铳考》上画的结构,对谢阿金说,“这里,增加一个扳机,这里改成轮机,每次搬动一下,将一丸弹藏进火药池内,做成连珠铳,你觉得可行吗?”


    “这个……需要很强的封火能力,但凡一点火星炸开,整个火药池,都可能炸开。”


    “嗯……将火药池和弹仓隔离,你看……”


    王三拿着《铳考》翻到了佛郎机炮一章,指着上边的图说:“咱这样,将后把中间掏出一个槽。将铅弹子做成圆的,一个大小,统一倒进木把内的弹仓。


    然后这里加个火药槽,火药槽单独装火药,射击之前先转一下扳机,将火药和弹子倒在贮弹槽,变成单独的一丸丹药。


    然后重新转动扳轮。


    就跟子母炮铳这样一样,一次只发一次。


    这个贮弹槽……”


    “三爷,打断一下。”谢阿金一脸无奈的说,“三爷想的轻巧,但您这样也会跟佛郎机炮一样,封不住豁口,虽然速度快,但威力不成。


    与其这样,不如单独做一种弹包。


    在里头塞上火药,要用的时候要破火药口,倒着塞进枪里,这样打出来的弹,威力不仅大,而且不那么容易泄气。并且量只要定好,基本能做到三爷你要求的定装。


    至于子弹和火药怎么包一块,油纸就能解决相关的要求。”


    谢阿金的话让王三陷入了沉思。


    他手中的《铳考》,只是一本在本地县丞手里找到的图书,是东南文人从万历年间的火器图录《神器谱》内摘录出来的,具体为什么不得而知,但能被县丞这样的地方官收藏,只怕县丞这个呆在澄城县二十年的家伙,也是心存有朝一日,子孙后代能用得上吧。


    毕竟澄城县的县丞只是一个举人,还是靠着买官买上的,基本上这辈子到头了。


    子孙也都呆在澄城县内长大,基本就是本地人,未来也肯定是本地士绅,多留一些武器书,指不定哪天都用得上。


    但没想到,是白白便宜了王三。


    不过,这都是万历中的书,记载的武器,都是嘉靖、隆庆、万历初的抗倭装备,而且对方将炮、铳全部记录在一起了。


    王三这几日装晕也没闲着,全在研究这些。


    他很清楚,想要打赢大明,火炮、火铳是他接下来的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武器。


    但想要赢得漂亮,赢得彻底,形制、威力,必须迭代。


    谢阿金知道王三心焦,想着弄出一款可以连发,威力大,还唬人的武器。


    但很显然,连珠铳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至少按照现在的工艺和技术以及无烟火药现世之前,后膛式火铳,都面临火药发射的时候,低燃烧率和泄气的问题。


    这玩意儿,也不适合现阶段的战场,就算折腾出来了,也只是王公贵族手里的玩具。


    所以,谢阿金还是直言不讳,这样的弯路还是不要走好。


    王三沉默片刻,再看看手中的枪管片刻说:“罢了,就按照《铳考》内所载的掣电铳基础上改进吧。”


    掣电铳,就是一种从子母炮改造出来的快速装填射击的铳,一枪六铳,提前装填,用完倒出子铳,换上新的,继续发射。


    不过,谢阿金提出的纸壳弹包的想法,王三决定用上。


    如此一来,谢阿金和王三讨论了一下装填方法。


    现在的纸壳子弹没有底火的说法,只是定装定量,用来延长枪械的寿命,装填一样很麻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但对于义军来说,能省一点是一点,多花有点时间制作定装火药,总比因为没有足够的战争经验,装填不慎,倒是炸膛,最后引发士气崩溃要好。


    王三是典型的文人思维方式,他会将能想到的解决办法都弄出来,然后尝试解决。


    当然,这也跟他提前预算控制了澄城县有关。


    倘若没有一座县城作为临时根据地,他根本不可能有这个机会做事。


    “嗯,这样能解决很多不必要的装填麻烦。不过油纸的易燃性可能得改进,造油纸的、造灯笼、造伞的都是哪些?谢阿金你认识谁?我让人去寻一下。”


    “这,我就认识几个,旁的只怕……”


    “若是需要人,老朽倒是知道些。”韩老医走来,有点冒昧,不过王三也没避着他。


    他早就发现了韩老医在看,而现在城内能买到硫磺、硝石的,只有眼前这个韩老医的医馆。


    毕竟中医里,硫磺、硝石都是药材。


    “那感情好。”王三笑着说,“烦请您老帮忙引荐一二,在下必当酬谢。”


    “酬谢就不必了,只是希望三爷能尽快康泰起来。城内,最近对义军,颇有微词者甚重。”


    韩老医微微摇头,他能看出来,现在的王三,似乎丧失了一定的威势。


    这很不好。


    大同军很多地痞青皮,没有人压制,会出大乱子的。


    “明白了,我会尽快安排调查的。我只是激到了,不是死了。”王三神情一肃,声音冰冷。


    听到王三的保证,韩老医总算松了一口气。


    “那三爷可得空?若是有空,可否再容在下把个脉?”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