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 第147章 再教(下)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雷先生!雷先生!”


    王伊送走了王三,结果转头回来一看,发现雷宏还在呆着,赶紧喊了两声,发现没动静,又摇晃了一二。


    “啊,东主,可有什么事情?”雷宏反应了过来,正在擦额角的虚汗。


    “三叔走了,咱们也得走了。正好我有点疑惑,方才三叔说了那堆,究竟几个意思?有点不懂。”


    雷宏闻言立刻就反应了过来。


    刚才那一席话,不仅仅是说给王伊听的,更是说给他听的。


    王伊就是一个农人,哪怕之前在山上跟着王三学了几个月,但道理半文不白,他能听懂多少两说,更多还是让他有打底,在之后的日子里,他能通过经历,总结这些语句,得到经验教训。


    这才是华夏人为什么一直要读经典的原因。


    因为你想要的一切,古人基本都经历过,他们的人生体悟,教育经验,就是你未来某一个时刻的敲门砖。


    庄子说过:“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你多大肚量就吃多大碗的饭,没有必要一直追求无尽的知识,不然岂不是要累死了?


    王三方才的那通话,也是在告诉王伊,其实你学得还不够。


    因为你现在的肚量,已经够大了,一县的守备,未来几万人要在你手下生活,你没点能耐,你能管得住这些人?


    更重要的就是,王伊与同辈的王信、王僧比起来,他其实是弱鸡的那个。


    王信现在独当一面,之前还给王三当了一段时间警卫总旗,相当于亲兵司令,整个大同军内最大的内务头头。


    王僧接下来要东出山西,以一己之力去单挑整个山西境内的兵马。


    先不说结果如何,光是王三做出的决定来看,现阶段的王僧,确实有这个能耐和成长的空间了。


    山西方面有一队人单独去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信任了,而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反观王伊,他的性格王三是摸透的。


    小农思维裹挟,行为举止上还是更喜欢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这种人必须要好好引导,否则很难在管理一地上取得作为,有些时候甚至可能出现祸端。


    比如,任人唯亲。


    比如,眼界有限。


    再比如,对于读书人的过分憧憬。


    知识面不够,又长时间被社会舆论裹挟,他们天然对于读书人的导引,表达信任。


    尤其是举人、进士之流。


    雷宏之前能导引王伊,现在也可以。


    但王三并不在意雷宏的导引,因为利益是雷宏这类宗族在侧的读书人,必须面对的因果与权衡。


    倘若不是为了宗族未来的发展,雷宏绝对不会选择入曹营。


    那么,王三就简单的点一句他。


    王伊接下来要督管新兵营,那么未来大同军所有的新兵都要从这里操训离开的话,王伊将会有多大的人脉?


    雷宏在这里,需不需要接触一下这些人脉。


    大同军未来不管能不能成事,哪怕是被大明招安,这些人脉在手,他雷宏能获得多大的可能?


    而王伊还没参透反应过来,那么他是不是可以趁机渔利?


    只是想到这里,雷宏心绪何其澎湃。


    以至于后续一句话都没说。


    可是他能想到这一点,王三这个小嘴叭叭的家伙,岂能想不到这一点。


    所以他冷汗就下来了。


    这才多大的年岁?他哪里来的心思想这么多?


    太可怕了吧!


    但除了可怕,还有看到了一种可能性。


    那就是自信与大气。


    王三认为“大同”是天下苍生唯一的出路,所以他认为他一定会赢,哪怕大明再强,但在王三眼中,不过土鸡瓦狗。


    要不是为了给所有人一颗定心丸,他只怕连黄龙山都不会打,趁着现在春旱,杀进陕北,掠地掠民,裹挟民众南下关中,事情也就定了。


    越是想到这一点,雷宏就越激荡。


    倘若是旁人这么嚣张,他只会嘲讽。


    但王三不一样,因为雷宏是亲眼看王三他们将摊子铺开的。


    几乎所有的步骤,他都参与了,现在陕西这边的局面,确实几乎就跟王三做出的每个结果一样,一步步都定好了。


    大明将来就算反应过来了,也很难一口气全灭王三。


    因为黄龙县这边,将成为王三最后的支点。


    除非黄龙山内所有的兵马被扫干净,不然等天再旱,王三又能杀出来。


    大明到现在都没动静,但对手已经开始布了数子。


    之前,雷宏还在考量,或许王三是想要裹挟陕北兵民南下,但现在来看,延安一战,是王三正是亮旗的时刻。


    大同军将会正式面对大明,互相拼刺刀。


    看谁先死。


    体量上大同军肯定不占优,可对于土地的处置上,对于基层的掌控上,大同军肯定更胜一筹。


    而且还有王三这个人在。


    一步落,三步起。


    黄龙县落地,他立刻就开始收兵权。


    新兵营不仅仅是用来给他提供兵力的,更是用来同化其他部队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不管陕北战争如何,集中所有兵力攻打延安,又岂能没有庙算?


    雷宏看出来了,王三之前放出去的那些人,跑回老家去集中人手,不仅仅是为了壮大大同军的势力,更是用来将陕北之中已经厌烦大明的逆贼全部勾出来。


    然后通过攻打延安,消耗这批人的势力。


    通过一轮洗练的方式,将伤兵、新兵全部送入黄龙山内,再通过黄龙山的新兵营一轮洗涤,反哺回去。


    看起来这好像没什么区别,但这恰恰就是最可怕的地方。


    流民军是什么样子的,他雷宏不是没见过。


    多数人都是为了讨一口吃的,有人受伤了,那就是赌命。


    运气好,有人救你,运气不好,死了就是。


    但现在王三打造新兵营,之前雷宏也帮王伊看过很多公文,算是深度参与了大同军的建设。


    他是知道王三对于军医体系看重的。


    也知道王三提出过战地医院的设想,但这玩意儿最后被否决了。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军医有限,资源有限,搞不起来,只能随营安排。


    但王三并没有放弃,他还在筹划。


    所以雷宏不会嘲笑王三,人是真的看得远,走得远,年轻是年轻了一点,理想是理想了一点,可也却如他所言的一样,他也在纠正自己。


    贴合实际。


    四个字,多难啊!


    但他在做了。


    雷宏深呼吸,耳畔又传来了,王伊的疑问声,不由得说道:“东主,您真是得遇贵人啊!”


    王伊一愣,他怎么听出了雷宏这话里的嫉妒。


    雷宏岂能不嫉妒?


    他虽然是秀才,但宗族那边的支援始终给的少,毕竟与他同辈的雷姓亲眷不少,大家都读书,族内不可能偏颇太多。


    所以他雷宏熬了好几轮,差点就放弃了,直到偶遇了冯从吾,一通交谈,才侥幸能入他的学院里读书,走了冯从吾的路子,勉强得了个秀才。


    但冯从吾从来不会教导他官场的事情,不是因为他只是个秀才不够格,而是因为他的家族不够显赫,学了也没用,在冯从吾看来,他雷宏举人顶天了。


    想要往上,难。


    毕竟他天赋不够,家族不够,能混个秀才,还是他受了冯从吾的提携。


    也就是王三说的,没有风口。


    而现在呢?


    王伊这样一个农人,还有王三这个“宗亲”提携,一张口就是处政方案,就是未来剖析,哪怕片面了点,但这些都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东西。


    十分有耐心!


    这还不算贵人?!


    “三叔待咱好,咱也清楚,不过黄龙县未来任务那么重,咱也不晓得怎个解法,先生教我如何?”


    王伊乐呵呵的应着,姿态放得低。


    这一幕,雷宏微微挑眉,难怪王三爷信任王伊留驻此地,这种礼贤下士,贵族们肯定得做的庄重,但对于王伊来说,这只是他的求学方法。


    可对于雷宏他们这些底层读书人来说,还是挺不错的。


    难怪那么多读书人混不下去就跑去当土匪的军师。


    谁不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