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 第172章 陕北局势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王二受伤的消息先放一边。


    北方,延安府下。


    战鼓雷动,数千人扛着沙土,不断朝着延安城进攻。


    延安城内的守备、军官、士绅们不断的呐喊,挥舞着刀剑,将城头上被冲散的一些人诛杀。


    然后疯了似的在城头上点燃引线。


    伴随着炮火响彻,几轮之后,大同军的进攻受挫,不肖多时,只能撤退回来。


    从而结束了今天的战争。


    这,已经是王三包围延安开始强攻的半个月了。


    “三爷,府谷县来的消息。孤山镇夺不下来,府谷县还爆发了问题,曹牛兄弟问,要不要放弃孤山镇,然后他撤回来。”


    有人问王三,语气中带着疑惑。


    大同军的强攻,其实到了现在,已经陷入了乏力。


    因为人太多,粮太少,陕北很难打。


    若是进入山沟内抢夺人口,倒也还好说。


    可要是进入大规模的军团作战,以大同军现在的人力来说,其实已经捉襟见肘。


    王三微微皱眉。


    府谷、绥德两个地盘的战争情况,他也一直在关注,毕竟那边是最快能得到山西方向支援的地方。


    大盛军也在这边闹腾,应该来说,有大盛军在,不管明军还是大同军,都不至于发动死磕。


    但看情报来看,曹牛似乎已经死磕失败,并没有办法继续拖延了。


    因为粮草出现了问题。


    虽然七月之后大雨下来了,旱情缓解了,但久旱之后突然下雨,很快瘟疫就冒出来了。


    本来就兵荒马乱,哪怕王三他们想尽办法焚化尸骨,但架不住大盛军不懂这个,他们就是一群流贼,抢完就跑。


    尸体若是被人发现,或许还能给收拾,可更多没有被发现的,倒毙在河边的饿殍们,全都在这几天内,变成了瘟疫的源头,东面的惨烈程度,远超想象。


    王三沉吟了片刻后说:“知会曹牛,让他继续围困孤山镇,然后做好防疫。其他的事情暂时别管。”


    “然后命令曹马、王渠他们,抓紧时间将黄龙山道清理出来,陕北的百姓好往南迁徙。”


    “最后,将我们所有的炮集中到延安城下,继续强攻延安城。”


    “是!”


    众人听到了王三的命令,不再过多犹豫。


    王三看他们离开了,终于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七月的雨,混杂这几个月的恶果,终于还是让瘟疫爆发了。


    也亏得最近自己抓紧时间整理出了隔离方案,不然这一波大爆发,还不得将自己直接带走。


    往南边迁徙的人口已经高达三万人,但还是不够。


    “三爷。”


    就在王三思考该怎么处置的时候,突然有人探头进来,然后小心翼翼的谄媚道:“米脂县传来的消息,说是闯将高迎祥在附近再度举旗,米脂县方向的兵马被拖住了。”


    王三微微挑眉,接着点了点头:“行,继续对外探查,同时让马元利动手,攻打的村堡方向,延伸到米脂县南部。”


    “是!”


    这人兴奋了起来。


    王三则是挪到了屏风前,看着地图,陷入了思考。


    现阶段来说,大同军可谓四面出击。


    延安府统辖的地盘上,有大量自己的人手,进入地方之后,立刻展开了对本地人口的迁徙,但这样也极大程度牵扯了二十五路大军的动向。


    有些人,开始出现了一定的独立性。


    比如活动在子长、清涧一代的陈岩、老牛。


    陈岩,绥德州人,军户,最近扯着大同军的皮,开始对本县进行掠夺,将大量人口打包进入瓦窑沟。


    而瓦窑沟作为如今子长县的核心区域,虽然陈岩一直没有告知王三,他已经攻取了瓦窑堡,但王三安排出去的探子,已经将陈岩的消息送来。


    确认陈岩几乎自立。


    并且开始积极接触陕北的军官们,似乎有被招安的打算。


    至于跟陈岩接触的人,据传为杜姓将门。


    陈岩与杜姓将门算是传统的僚属。


    所以,子长县区域,王三已经没办法控制。


    而老牛这边比较特殊。


    他被王嘉胤击败,虽然现在还挂着大同军的皮,但其实是王嘉胤的意思。


    因为王三会给这些外出的势力,给上一些粮食。


    不多,基本上就是千户的规格。


    但对于当时处在旱情的陕北来说,这一千户的军粮,真的不是小数目。


    王嘉胤自然就保留了老牛,但同时老牛还挂了大盛军的名头。


    当时自己的人给送了粮食,只怕对方还笑自己傻逼。


    王三很清楚,大盛军再废,也能帮着自己牵扯一下大明的精力,给点粮食就给点。


    不过,眼下粮食不能再给了。


    老牛和陈岩的名册,基本上可以从自己的麾下抹掉。


    “派人去信给陈岩和老牛,让他们将亲属全部送来延安,然后转送去澄城县。”


    王三手指敲了敲:“是时候开始逐渐收兵了。”


    左右之人连忙研磨,然后将文书写好。


    接着,有快马冲出去,将王三的命令传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确定完对两方的试探,王三的目光方向了宁塞。


    光永康已经打进了宁塞,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宁塞本地的卫所依托堡垒,并没有跟大同军直接开战。


    光永康也是优先夺取周围的山壑,然后在这些地盘上进行土改。


    进度感人。


    但没办法,谁让宁塞这边就是北洛河的上游,生产条件并没有太过不堪,这一次的陕北旱情,对这里的影响还算小,而且本地人口也不多。


    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宁塞核心区域。


    光永康的炮兵有限,暂时没办法强攻,只能继续王三的农村包围城市政策。


    “终究还是时间太紧了。”


    王三叹了一声。


    古代攻城、围城,动不动就是按三个月起算。


    自己包围了延安加上强攻,也不到三个月,想要拿下延安城,也没那么快。


    更不要说还得分出精力,将人口南迁,这都是操心累人的活。


    宁塞这边暂时没有动静,也合情合理,只希望宁夏方向,不会有兵马出现。


    想到这里,王三顿了顿,又将目光放在保安县。


    张孟存击败了保安县出来攻打他们的兵马。


    保安县的明军已经不敢乱动,只能坚壁清野。


    张孟存发现,想要强攻是不成了,只能围而不打,将目标放在了四面八方的村人。


    保安县的人口,已经被大规模的迁徙离开了。


    “嗡嗡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