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一根棍 > 第81章 副主考的惊叹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奴仆进来禀报,说一个自称清梦先生的老者前来拜访。


    俞瀚白诧异地抬起头,手里的羊毫笔不慎滴落两滴墨汁到宣纸上。


    本来快书写完的狂草《香山寺》,就这样被晕染了。


    俞瀚白低头望着宣纸,微微蹙眉,最后将这幅字揉做一团,随意丢弃到地上。


    “平白污了我一幅好字,不见。”


    男仆得到指示后,又快速退了出去。


    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走上前,捡起地上的纸,展开,目光中略带惋惜。


    “阿翁,清梦先生是谁?”


    俞瀚白叹口气:“算是我的同窗。”


    “为何没听阿翁提起过?”


    “有什么好提的,这人年少时也曾满腹经纶,可惜后来为了攀附权贵,甘心入赘士族,舐痔结驷。相鼠有皮,人而无仪。如今不过蝇营狗苟之辈,不见也罢。”


    “他也是巩县人?”


    “是从巩县科考出去的,自他入赘后我们就再没见过。”


    俞家门外,一名黑衫仆从对着一辆黄木马车车厢躬身施礼。


    “主人,奴仆说瀚白先生回复不见。”


    车厢里先传出一声幽幽长叹,随后是怒斥声。


    “俞渊这个老匹夫,我就不信你两个已入仕的儿子今年不用考课。走,回去。”


    最后一句是对车夫说的。


    车轮声辘辘,马车掉头后缓缓离开。


    同一条路上,另一辆马车与这辆车相向而行,擦身而过。


    新来的这辆马车最后停到了刚才那辆车离开的位置。


    奴仆又进屋禀报,说杜家三娘子求见。


    少女满脸欣喜望向老人,“阿翁,是杜家阿姊。”


    俞瀚白对男仆挥了挥手,示意去请人进来。


    见孙女如此雀跃,他不禁摇头苦笑:


    “星楚这丫头从来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知这次又要给我出什么难题。”


    “可阿翁上次从【子美客至】回来,明明就很高兴,当晚还喝了一大壶酒呢。”


    老人嘴角含着淡淡的浅笑,说:“那是因为许久不曾碰到那么有趣的人了,璞玉浑金。”


    ~~~


    七月六日,卯正。


    巩县,县学门口。


    刘异正在被两名衙役上下其手,搜身。


    他手里还拎着个破布口袋。


    布口袋里面除了装笔墨纸砚,还塞了三张胡饼和一罐清水。


    今天就是他进考场的大日子,他终于迈出走向科举的第一步。


    大唐常举,主要分考进士和考明经两大类。


    许多人认为明经比进士好考,因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刘异对比过考试内容,感觉大同小异,对他来说没区别,都是地狱级难度。


    进士和明经都需要考三门,每门各考一天。


    进士考的三门分别是帖经、杂文和策问。


    明经考的三门分别是帖经、试义和策论。


    帖经是两类考试都必考的一门。


    这一门不过,将直接淘汰出局,没资格继续参与后两门考试。


    县里的发解试作为选拔乡贡的第一关,难度系数降低不少。


    不管考生后续是走进士路,还是明经路,它都只考两门:


    帖经和试义。


    帖经十通四者,即可进入下一关试义。


    在试义环节中,再由考官当面问出十道题,由考生口述作答。


    主要考察应试者对经书的理解水平。


    最后,考官会选取答对题目最多的两名考生,去州府参加下一轮发解试。


    刘异要从走进考场的上百位考生手里,争取到两个晋升名额中的一个。


    巩县没有贡院,每年都是借县学学堂作为发解试考场。


    刘异走进考场,被衙役安排在最后方靠角落的位置落座。


    他左右观察了下,对这个位置很满意。


    此处不仅有南北窗的过堂风,考场内用以降温的八只冰桶,其中一个就摆放在他身后。


    不仅凉爽,离后门还近,方便递小抄。


    呵呵,杨志老小子会办事。


    他望着前面不停攒动的人头,不禁若有所思。


    这是个没有相片,没有身份证,没有指纹技术识别的年代。


    据说每年找人代考不在少数。


    答卷环节已经这么黑了,阅卷时考卷又不糊名。


    录取谁淘汰谁,全凭主考心情和考生背景。


    也不知道大唐历来进士中,有真才实学的占几成?


    待全部考生一一落座后,二十名衙役排队进场。


    他们十步一人,全都面向考生,背靠墙壁站立。


    衙役双眼一瞪,就是大唐人肉监视器。


    少顷,杨志穿着浅绿官服,迈着不紧不慢的四方步走进来。


    他走到考场最前面,面向满屋考生表情严肃,不怒而威。


    本来微微有些嘈杂的考场,瞬间安静。


    “本府是这次发解试的主考,我在此先诵读下考场规则……”


    规则念完,他又扫视一圈。


    一众考生不管老少,都被吓得如坐针毡。


    目光扫向最后一排时,杨志立刻不淡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几乎被气到七窍生烟,脸色也变得五彩斑斓。


    副主考文俊是县衙里的一名录事,这人做事一板一眼很有原则。


    他走上前询问:“少府,要将那名考生轰出去吗?”


    杨志强忍着怒气,言不由衷地回:“不必,能临危不乱想必胸有成竹,定是大才。”


    文俊回头望一眼最后一排呼呼大睡那名少年,呃……大才?


    哪看出来的?


    他转过头又问:“那我们要叫醒他吗?”


    “不必,大才者答卷定然是一挥而就,时间来得及,到下半场再叫吧。”杨志咬牙切齿地回。


    岂有此理!


    简直岂有此理!


    这崽子也太嚣张了!


    合着你就单溜我一个人呗?


    非得等我答好了喂你,你连装装样子都不肯吗?


    唉!


    本府一世英名,怎么就落到你这小王八蛋手里了呢?


    发完考卷后,杨志吩咐文俊:


    “文录事先在此处监考,本府出去巡视一下,等会过来换你。”


    “少府君请便。”


    杨志气鼓鼓地走出考场,他要到另外一个房间答题去。


    县考试卷是由河南府出题。


    杨志虽身为主考,可他拿到试卷的时间并不比考生早多少。


    好在他可以偷摸找地方开卷答。


    今年的帖经试,他要关照的考生一共有五人。


    除刘异外,还有周彤给的两名字和鹿仲给的俩名字。


    帖经这门,即便杨志把答案给了这五人,可到了试义那关,就由不得他做主了。


    今年负责试义的考官,是县学里的三位博士。


    他们虽算不得鸿儒大家,但也都是饱读之士。


    滥竽充数的考生,在他们那将很难蒙混过关。


    这点杨志已经跟刘异解释清楚了。


    他实在想不通,那小子哪来的自信一定能通过考试?


    难道三位博士也会帮他舞弊?


    他越来越看不懂这个少年,越接触越觉得此人深不可测。


    酉时正,考试结束。


    前排考生们纷纷交卷离场。


    最后一排的少年还在呼呼大睡。


    副主考文俊走到最后一排,敲了敲刘异的桌子。


    “散场了。”


    刘异睁开朦胧的睡眼,将考卷递给他。


    在大唐,所有考试都不允许提前交卷。


    抄完杨志给的答案后,他看时间还富余,就又睡了过去。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他,为了赶今天的考试,他半夜两点就起了。


    主要是怕若再迟会,万一老刘同志醒了,准不让他出门。


    他那没啥远见的老爹,至今仍不同意他参加科举。


    因为缺觉闹得,刘异一整天都很困。


    现在终于睡饱,人也清醒了些。


    文俊看了一眼这少年的试卷,顿时呆住。


    “小郎君是出身商贾吗?”(中晚唐时,商籍已经可以参加科举。)


    刘异眯着眼睛,微微诧异地问:“啥,为何这样说?”


    文俊当面吐槽:


    “帖经总共十道题,对四道就可以进入下一考,你真真就只回答了四道,还挑答案字数最少的四道写,如此斤斤计较,不是出身商贾谁信?”


    刘异不好意思挠挠头,“我刚学会写字,写多了手痛,所以才选字少的答。”


    这回答让文俊顿时emo。


    能挑答案最少的写,必是十题全都会。


    可他刚学会写字……


    ?


    神啊,他可能真是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