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一根棍 > 第91章 莫非我是运气之子?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刘异像回复论语一样,随后又回答完曹文成关于《尔雅》和《孝经》的问题。


    这些问题依旧看似刁难,实则别有用心。


    待他全部答完,全场最激动的莫过于副督考文俊。


    不愧是天才啊!


    他激动地看着杨志,眼神中充满敬佩,俯身过去小声说:


    “还是少府慧眼如炬,要不是少府拦着,帖经考那天我就将此等天才轰出去了。”


    杨志脸色尴尬,无声干笑了两下。


    曹博士爱财他是知道的,他几乎可以肯定这老头收了刘异的钱。


    但能让曹老头如此配合演戏,这小子还真有几分能耐。


    曹文成最后笑着对旁边两位考官点评:


    “真是难得遇见将经书学得如此融会贯通的学生,老夫甚慰。”


    说罢,他在刘异三门功课的评级处分别写:上上


    俞渊和宋之校看见都惊了。


    三门上上,这收了多重的礼啊?


    ‘咳咳~’


    俞渊干咳了两声。


    他已经从杜星楚那里得知刘异要参加今年的发解试。


    初听这个消息时,他惊得胡子又要翘起来了。


    因为他还从万成举那得知,刘异一天学堂都没上过。


    想起刘异那天在【子美客至】的一手烂字,他基本确信这孩子确实没上过学。


    本来他让万成举劝说刘异入县学,是动了惜才之心。


    哪知人家不领情。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小子胆大包天,竟敢报名发解试,而且还通过了帖经考。


    他虽认定少年是可雕之木,可也绝不会因此就徇私舞弊。


    刘异委托杜星楚关说时,俞渊忽然就厌恶起来,他平生最恨旁门左道之徒。


    幸好那首《题西林壁》足够惊才绝艳,才渐渐抚平俞渊对刘异的憎恶。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匡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此时叫匡山)


    他没想到一个妄想投机取巧的少年,竟有如此凌然高度和视野。


    可谓天赋绝伦。


    俞渊打定主意,一定要引导少年走向正途。


    对于这次试义,他对刘异的态度是既不偏私,也不刁难,一视同仁。


    这时,俞老先生平静道:


    “老夫俞渊,负责主考十二经中的《诗》、《书》、《易》、《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我将从六本书里出四题,让你回答。”


    刘异淡定回道:“学生恭请瀚白先生出题。”


    “关于《诗经》,你就通译一下《鹑之奔奔》篇吧。”


    他最终还是没忍心拿长篇为难刘异,选了篇较短的。


    刘异也长舒一口气,果然押中了。


    幸好。


    幸好你只是让我翻译,没让我背。


    他一本正经地开始答题:


    “各种鸟啊成双入对,人也该各归其位,有人的啊下贱又无耻,就这样还想让我叫他兄长?没门!有的人啊腐朽又堕落,就这样还想继续当我的君王?你也配!”


    附加诸多语气助词的一通神翻译,让在场三位考官好悬没喷出来。


    侧面坐着的两位督考——杨志和文俊,也听傻眼了。


    文俊小声问杨志:“他译的是《鹑之奔奔》吗?”


    杨志恨不得替刘异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强做淡定答:“是吧。”


    “怎么跟我当年学的不太一样啊?”


    “他可能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谁特码让你这样理解的?


    三个考官互相看看,谁都没开口点评。


    因为真不太好评价。


    不能简单说对或不对,太与众不同。


    刘异自信地询问:“是学生哪里翻译错了吗?”


    “哦……”


    这可为难住俞渊了。


    刘异总体意思倒没翻译错,不过这用词就……


    俞渊想了想,建议道:“其实倒也不用译得如此通俗直白。”


    刘异心下偷偷反驳:不翻译成大白话,老子能记得住吗?


    他的快速记忆法,就是每篇只记几个关键词。


    对于《鹑之奔奔》,他就记了四词:鸟,不要脸,哥哥和帝王


    剩下的,全靠发挥。


    接下来关于《书经》,俞渊让他翻译《汤誓》。


    这一次刘异又押中了。


    至于翻译,他还是如法炮制。


    他把自己想象成商汤,该如何忽悠众士兵帮他去打仗。


    于是他慷慨激昂地开始表演:


    “小子们啊,夏桀那孙子不干人事,欺负咱还想霸占咱家女人,跟我一起替天行道去揍他,收拾完他,房子、车子、金子全都有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钱……”


    酱酱酿酿……刘异讲得唾沫星子飞起。


    等他翻译完,三位考官的脸全是环保色的,一片绿油油。


    这怎么译得比刚才更直白?


    还带脏字。


    文人讲求的是个雅字。


    他咋直接将‘予其大赉汝’,就是‘我将重重地赏赐你们’,直接换算成房子、车子、金子和酒肉了。


    这也成?


    还能这样?


    但是他通篇理解的,又没有错,原文确实是这个意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不过,能像他这样表述吗?


    曹文成颇为同情地看看俞渊和宋之校。


    幸好我提前将标准答案一并给了这小子,否则刚刚为难的就是我了。


    宋之校则想幸好俞渊在我前面,我可以先看他怎么评,再依猫画虎。


    俞渊却对刘异的表现很惊异,这已经超出他预期了。


    毕竟只有他知道,这小子一天学堂没上过。


    难道这都是无师自通的?


    天赋也太高了!


    他盘算,如果将刘异放在自己身边培养两年,凭这孩子的天赋,过几年春闱高中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这,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就算老夫私心吧,我总该让你知道有些东西是你自学不了的。


    知难而退,然后进县学吧,孩子!


    俞渊没对刘异之前的翻译点评,他清了清嗓子接着说:


    “那你再译一下《左传》的《庄公十年》篇吧。”


    春秋三传中关于军事理论的篇章,不通过名师指点,绝不可能领悟。


    如俞渊预期一样,刘异的脸瞬间就垮了下来。


    他默默叹口气,安慰自己:


    没什么,反正春秋三传是他原本就打算放弃的科目,三本书总共才出一道题,影响不大。


    刘异刚想声名弃权,就听俞渊接着说:


    “春秋三传无需背诵,我可以先将这篇读与你听,你再通译。”


    接着老先生抑扬顿挫地开始读: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等等……”刘异忽然出声打断。


    他面露惊喜,眼神期待地问:“这是《曹刿论战》那篇?”


    哈!


    哈—哈—哈!


    刘异心里乐开了花。


    《曹刿论战》,名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出处,是他的初中语文课文,要求强制背诵的。


    当年那女老师故意整他,罚他抄了一百多遍呢。


    一辈子……不,两辈子都忘不了。


    这都能碰上,莫非老子是欧皇体质,气运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