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阁 > 历史军事 > 皇朝帝业 > 第299章 两名美人
最新站名:千夜阁 最新网址:www.qianyege.com
    酆朝嘉德九年五月,聂垣拿下金城郡回归栎阳,除却镇守武都的一万兵马由庄布率领,燧国的兵力恢复六万余人。若是加上奢延的五千人马,燧国的总兵力接近八万。

    若非聂嗣打算走精兵强将的路线,现在燧国的兵马肯定已经多达十余万人。多的不说,单是秦州的降卒,聂嗣便能将之收编,不过聂嗣并没有那么做,而是择其优异士卒充军。

    原先的五万余新军,经历秦州战争之后也在飞速成长,或许他们的战力暂时比不上麒麟军的老卒,但若再次进入战场,也绝对不会手忙脚乱。

    实战,才是练兵的最快途径。

    聂嗣在聂氏坞堡休息三日,而后带着王后上官滢和美人芷苏,入主骠骑府。这一举动,无形之间打破此前的一些流言蜚语。再也没人说大王在骠骑府养外妇的事情。毕竟,王后正式入主骠骑府后庭,这就意味着不存在什么外妇。

    不过两日后,燧王宣布,纳骊氏和瑶氏为美人。

    对此,众臣自然是交口恭喜大王。作为一国之君,此前聂嗣的后宫只有两个女人,这是非常不合格的。哪怕王后和美人芷苏,已经给燧王诞下子嗣,但仍旧不够。因为燧王宫还未修建的关系,一时之间倒也没人催促大王多纳美人。

    但,大王的后宫子嗣,既是大王家事,同样也是一国传承的大事情。

    所以,对此番大王又纳两名美人的举动,群臣不仅没有反对,反而要求大王再多纳几名。

    因为,一国的社稷,将来必定要传承给儿子。大王的儿子多,未来燧国的保障就多。同样的,选择也更多。

    而且,不少臣子从燧王纳美人的举动中品出其他味道。大王并非是不爱女色,只是之前一直没空纳美人。

    如此一来,岂不是还能将女人送进后宫?

    想到这里,无数臣子心头火热。走后宫路线,历来就是家族崛起的快速途径。若是送进后宫的女人能得大王青睐,生下一儿半女,将来未尝没有机会更进一步。

    自燧国轻而易举扫平秦州之后,原先归顺的官吏们都在动小心思。

    很明显的事情,而今天下大乱,诸侯并起,群国矗立。燧国已经走在绝大多数的诸侯前面,将来就算不能统一天下,但保住一地社稷还是绰绰有余的,如此一来,更该为家族做打算。

    是故,聂嗣纳两位美人之后,不少官吏都在旁敲侧击的要大王再多纳一些。

    对此,聂嗣全部搁置。他很清楚那些官吏的小心思,所以不打算顺他们的心意。而且,目前后宫有四个女人已经足够,将来看上谁再纳回宫便是,何必一时之间往后宫塞几十人。

    他自己不嫌腰疼,还觉得这么多人吃饭花销大呢。

    不过,有不少吃闲饭没事干的官吏,私下里对大王新纳的两位美人身份很好奇。

    美人瑶氏,众人都知道是王后的侍女出身,少部分贵妇人更知道这位瑶氏,被王后视作亲妹。

    至于美人骊氏,身份则是平民。

    嗯,大王对外宣称骊氏是平民。

    这就让更多的中下层官吏觉得有机可趁,因为从这两位美人的身份来看,大王显然不在乎美人的出身,更在乎美人的样貌。

    嘿,比身份他们比不上大家族,但比美人样貌,这大家可都是平等的。

    所以,这段时间有不少官吏都在动歪心思,借着各种理由,请大王过府用膳,然后‘顺便’介绍自家女儿、妹妹给大王认识。更离谱的是,有人居然暗中示意聂嗣,自家的那啥不错。

    是不是很没有底线?

    没错,就是很没有底线!

    礼教在酆朝并不兴盛,虽然大家族崇礼,但大家族更注重自身的利益。眼下很明显就是重新划分利益的时代,女人对于这些大家族来说就是工具人。

    聂嗣在女人方面虽然不是很挑剔,但是还有基本的底线在。别人家那啥什么的虽然有一种禁忌的刺激,但他现在还没空玩这些。事业刚刚起步,搞好名声还是很重要的。

    再说,他又不是刘亭长,更不是孔彦舟那个禽兽。

    所以,这股不正之风,让聂嗣很不舒服,他让蔺珀动手狠狠治理一番方才刹住。

    在出征回来之后,聂嗣将后续的奖赏抚恤事宜全部处理完毕,终于抽空开始跟进军屯和民屯。

    因为此前他免除雍州和秦州税赋的关系,目前燧国上下的钱粮支撑,全靠之前扫荡豪族的积蓄。不过,积蓄也有用光的时候。

    荀胤给聂嗣算了一笔账,从去岁开始,他们屯田,救济灾民,军饷,到今年的出征,抚慰秦州百姓,乃至善后的钱粮,已经将之前扫荡豪族的积蓄消耗掉七成。

    换句话说,接下来燧国官吏的俸禄,军队的粮饷,只能从这三成的积蓄里面支出。

    没办法,谁让他免除两州百姓的税赋呢。

    那么,如此一来,想要获取进项,就只有军屯和民屯。

    从去岁开始的军屯,进展的十分不错。

    一般而言,酆朝百姓主要种植两种作物,粟米和小麦。原先粟米占据主要地位,但随着小麦的种植发展,现在两种农作物齐头并进。

    燧军开展的军屯,就是主要以冬小麦为主。民屯则是以春小麦和粟米为主。

    聂嗣在春冬小麦的种植上,和负责军屯的官吏有过交流,以目前的耕种技术,虽然不可能丰收,但好过将田地荒废不用要好。

    去岁十月种下的冬小麦,在今岁六月份即将收割。

    聂嗣在农业方面并不精通,所以冬小麦的种植,聂嗣让人先在军中开展,积累经验技术之后,再传给民屯。是故,民屯主要以春小麦和粟米为主,这两样农作物种植都有一定的经验,不会出现意外,算是保底的粮食储备。

    军屯的冬小麦在冬季开始种植,在冬天,士卒本身就要不停的操练武功,军屯种地又是汉子们的拿手好戏,所以最后军屯开垦出来的田地,居然要比民屯更多。

    其实这也不奇怪,都是身强体壮的汉子,相比较劳累的操练,翻土种地显然更轻松。

    而且,种地活是他们最拿手的技能。

    数万个龙精虎猛的汉子,一起动手开垦土地,速度不要太快。

    上天像个耍脾气的小孩子,前两年各种灾难,等天下大乱之后反而平静许多。

    田地里面金灿灿的小麦穗子,闪的荀胤两眼发晕。

    不少在田地里面翻土的士卒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没什么能比看见这样的景象更让他们高兴。

    “大王,臣刚刚已经问过军屯校尉,开垦的数千亩田地,麦子的长成都非常喜人。”荀胤摸着割手的麦穗,介绍道。

    聂嗣戴着自己编的草帽,穿着一身皂衣,毫无形象的直接坐在田埂上。

    他的手艺活向来不错,画画编花篮什么的,都是上辈子在培训班学过的。草帽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东西,他自然随手能制造出来。毕竟,刘皇叔还会编草鞋呢,他会编草帽有问题吗?

    “够大军食用吗?”聂嗣问。

    荀胤想想,保守道:“待六月收割才知道,不过以臣看来,应该是足够大军吃到岁末。届时,民屯的粮食也已经收割,应该能够安然过渡。”

    军屯好是好,但并非没有缺点。

    首先就是时间关系,如果聂嗣不能在六月之前拿下秦州,到时候冬小麦只能由官府组织徭役来收割。

    此外,若是遇到敌人进攻燧国,军队必须要放下军屯,立即上战场拼杀。

    所以,相比较而言,自耕农才是最稳妥的生产力。等聂嗣将燧国的百姓养起来,将来军屯就不必作为重中之重。

    荀胤好奇的问道:“大王如何是知道,冬麦能够广阔种植的?”

    虽然早有冬小麦种植实例,但并不多。相比较寒冷的冬季,百姓更相信春季的麦子和粟米。

    当初,聂嗣力排众议,让军屯在水土丰茂的地方种植冬小麦,不少官吏都觉得大王有些想当然。

    现在看来,大王是对的。等六月丰收之后,军粮无忧。

    “无他,格物致知。”聂嗣解释道:“万事万物总有规律,冬麦既然能够在冬季生存,只要细心观察,总能发现规律,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其实,当初推行冬麦的时候,他心里面也没底。因为这种冬麦的种植,他上辈子只在书上看过。考虑当时军屯刚刚开展,他便想着反正是要种植东西,尝试一次总是无妨。

    幸好,运气不错。

    “大王远见,臣佩服。”荀胤真心实意的说。

    没办法,粮食就是命,看见这些金灿灿的麦穗子,荀胤心里很舒坦。

    如果没有这些粮食,他们只能坐吃山空,等民屯的粮食收获。谁让聂嗣免除国中百姓一岁税赋呢!

    荀胤明白,就算到了明年,大王也不会征收重税,只会象征性的收一下,然后继续善养百姓。

    所以,军屯和民屯,可以看作是这两年燧国的粮食来源。

    当然,如果他们继续对外扩张,按照大王的习惯,扫荡豪族,他们还能拿到不少敌对势力的粮食,如此,也算是变相的减轻国中压力。